东营市利津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10 东营市利津县统计局

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800万元,其中,商品住宅投资完成4555万元,占全县房地产投资的78.53%;商品住宅施工面积59128平方米,竣工面积40528平方米,全年销售商品住宅34691平方米,销售给个人34691平方米,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4.55%,实现商品房销售额3183万元。

建筑企业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积极开拓市场,使生产增长逐步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县资质五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2401万元,下降10.93%,实现利税648万元,增长79.41%。 建筑市场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推行面明显提高,全年招标投标推行面达76.76%,比上年提高3.48个百分点。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生产及建设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交通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客货运量不断增加。利津黄河公路大桥9月份顺利通车,同时开通了市、县、乡镇公交线路。新建村路和专用路50公里。完成客运量96万人,增长4.92%,客运周转量15300万人公里,增长3.80%。货运量481万吨,增长11.17%,货运周转量58800万吨公里,增长10.28%。

邮电通信事业发展明显加快。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电信、邮政)3186万元,增长23.82%。年末实有电话机52474部,新增6017部。其中农话39245部,市话13229部,公用电话516部。因特网注册拨号用户数达到2408户。

六、国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236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城镇市场继续好于农村市场。全县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5864万元,比上年增长13.3%;农村市场零售额达58372万元,增长9.7%,城镇市场增幅高于农村3.6个百分点。

各行业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占据主导地位。全年实现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2094万元,增长10.7%;餐饮业零售额15730万元,增长14.0%,两项之和占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8.6%,比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

各种经济类型零售额有升有降。全县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998万元,比上年下降58.6%,市场份额下降3.9个百分点;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零售额分别达到42550万元和19020万元,增长17.6%和18.8%;其他经济类型零售额增长8.8%。

城乡集市贸易日趋繁荣,成交额不断增长。据工商部门统计,全县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97094万元,增长6.3%。

农业生产资料使用结构呈现新变化。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中化肥户均施用1033.4公斤,增长18.6%;农用薄膜户均施用15.4公斤,增长78.9%;而由于抗虫系列农作物的种植,使农药的户均施用量仅为8.7公斤,下降了54.1%。

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全县累计完成出口创汇1178万美元,同比增长45%。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96万美元。

七、财政金融

全县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财政政策,积极培育财源,努力组织财政收入。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1460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886万元,按可比口径分别比去年增长18.6%、23.17%。县本级完成6240万元,增长30.93%。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积极推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加强支出管理,财政支出较好地体现了保工资、保稳定、保法定支出的总体要求,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财政支出达到15768万元,同比增长24.17%。

金融存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21451万元,比年初增加18978万元,增长18.5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2461万元,比年初增加3694万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9573万元,比年初增加15626万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09013万元,比年初增加23221万元,增长27.07%。

八、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共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9项,取得科技成果7项,其中4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 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申请专利13项。

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三项经费支出355万元,比上年增加143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26%。技术开发与推广规模扩大,效益提高。新发展技术贸易机构2家,完成技术贸易额497万元,认定各类技术合同6份,引进技术11项,引进人才15人,推广科技成果10项,实施产学研结合项目9项,凤凰制药厂被命名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气象、技术监督等工作成绩突出。气象部门较准确及时地预报了各种气象信息和自然灾害,指导并实施人工防雹降雨工作,为生产、生活提供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新增一套火箭防雹增雨发射系统,成为全市第一家采用火箭、高炮进行防雹增雨作业的单位。技术监督部门积极开展计量、质量、标准化等项工作。全年为企业提供标准及标准咨询450余次。产品标准覆盖率保持在98.2%以上。共检定台、案秤700余台、车速里程表1000余块、血压计1000块、压力表370块、加油机400台、地衡安装验收10台。全年对158家企业的21种产品进行了产品质量定期抽检,抽检批次400多个,产品合格率为82%,企业受检率100%,对在用的31台锅炉,62台压力容器,3台电梯进行了定期检验,检验率100%。

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全县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进行城市绿化,城镇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公共服务和环境配套等设施明显改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完成投资5335万元。重点实施了津六路工程,利一路、利二路和利三路西延工程,欧式一条街南段新建及北段配套工程,以及利龙商城建设工程。全年新建城市道路5.5公里,埋设直径300mm的供水管道12公里,铺设排水管道12公里。自来水供水总量为340万吨,比去年增长23.6%,普及率达到100%。城市卫生和绿化得到广泛重视,全年新增绿化面积11810平方米,城区园林绿化覆盖率达30.7%,人均占有公共绿地8.98平方米。实际清扫路面面积90万平方米,年清运垃圾29200吨。

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全县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水污染治理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监督管理,在改善环境质量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全县征收排污费45万元,清除治理污染面积20万平方米,县城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工业废水处理率达84%,超过预定指标。区域噪声平均值52.2分贝,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4.9分贝。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COD排放量1615吨,石油类2.4吨,烟尘506吨。

十、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各类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县通过调整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县职业中学1处,拥有专任教师89人,在校学生695人。年末全县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3929人,比上年增长16.06%,其中高中3628人,增长19.11%,初中20301人,增长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