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利津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10 东营市利津县统计局

初等教育小学在校学生19239人,比上年下降18.2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9.42%,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学前教育获得新发展。全县先后兼并农村幼儿园86处,新建了3处乡镇中心幼儿园,年末在园幼儿数为6282人,入园率90.1%,学前一年教育普及率达100%。

卫生事业稳定发展。卫生机构通过优化组合,规模扩大,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10处,其中医院2处,卫生院8处,卫生技术人员875人,其中医生377人,护师、护士215人,共拥有医疗床位691张。年末共有村卫生室486个。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全县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演出180场次,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6.8万册,县级文化馆1个,村级文化大院507处。全年发行图书162万册。全县共有广播电台1座,新增利津科技电视台,电视转播台1座。全县广播电台平均日播音时间达到5小时,电视台平均周播时间168时,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组队参加了山东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4×400、4×100女子接力分获全省第五、六名。在山东省青少年篮球比赛中分别获男、女第六名的好成绩。在山东省“托福杯”百队门球赛中获“优秀组织奖”。代表东营市参加了省第八届学生运动会和山东省越野长跑比赛。在市六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县代表队获金牌28枚,荣获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双冠军。

十一、市场物价

物价呈上涨态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2%。其中,非食品价格指数上涨2.6%,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6.2%,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2.3%。分商品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4.8%,烟酒及用品类与去年持平,衣着类上涨0.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与去年持平,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5.1%,交通和通讯类上涨0.7%,居住类上涨1.5%。

十二、居民生活与人口

全面落实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增资政策,提高企业工资标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继续呈现出增长态势。人均收入689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1%。人均居住面积为20.14平方米,比去年增加0.6平方米。居民消费呈现旺盛势头。人均消费支出443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其中食品类增长19%,衣着类增长20%,设备用品类增长19.2%,医疗保健类增长7.8%,交通及通讯支出增长3%,娱乐文教支出增长4.9%,居住支出增长17.8%,杂项支出增长73%。城镇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彩色电视机112台、洗衣机90台、摩托车36台、电冰箱86台、家用电脑10台、移动电话42部。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843元,比上年增加204元,增长7.7%。农民生活消费支出2176元,比上年增加372元,增长20.6%。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3.6平方米。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61台,电冰箱16台,电话机74部,收录机9台,洗衣机53台,电风扇129台,照相机8架,摩托车43辆。

劳动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工资水平有较大提高。全县在岗职工人数12951人(不包括乡办、村办、私营和个体),比去年减少433人。其中国有经济单位在岗职工11587人,城镇集体经济单位在岗职工1189人,其它经济单位职工175人。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达12972万元,比上年增长14.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275元,增长18.7%。

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年末企业失业职工1150人,年底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达到1150人,失业保险已成为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主要保障形式。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缴纳人数1179人,发放养老金789万元,做到按时足额发放。机关、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7548人,缴纳养老保险金2487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028人,有77人已开始领取养老金,当年收取保险费61万元,农村保险基金滚存达到552.5万元。

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工作成效显著。全县农村最低保障救助人数为1393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681人。全年发放救灾款154万元,面粉14万斤。敬老院合并为8个,床位470张,新增入院老人120人,入院人数达到420人。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县总人口29.1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53‰,死亡率6.34‰,人口自然增长率5.19‰,农业人口下降到24.6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4.57%。

注: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不包括个体)。

本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