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广饶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10 东营市广饶县统计局

贸易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全县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企业和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12181万元,实现利润444万元,比上年增长34.1%。

物价水平稳中有涨。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分品种看,食品价格上涨4.7%,其中,粮食上涨8.4%,肉禽及其制品上涨0.3%,鲜菜上涨14.8%,蛋类上涨6.3%。衣着类价格下降0.5%,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下降0.2%,交通和通讯工具价格下降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下降0.3%,居住价格上涨2.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3%。

六、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年末全县引进投产、在建项目530个,实际到位外来资金14.94亿元。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较快。全年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1家,合同利用外资3755万美元,实际到位资金226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5.2%。

对外贸易实现新突破。全年进出口总额2537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9.3%。其中进口总额达到14813万美元,增长27.9%;出口总额达到10564万美元,增长59.0%。全年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16家,其中外贸流通经营企业1家,自营进出口企业累计达到52家。

对外经济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输出劳务34名,年营业额30万美元。

七、财税、金融和保险

财税收入快速增长。全县实现中央及地方财政总收入60668万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150万元,增长31.5%,完成预算的112.2%。地方财政支出48338万元,比上年增长19.7%,完成预算的109.3%。全县财政收支相抵,已连续18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各项税收增速较快,国税、地税完成税收52754万元,比上年增长24.5%。其中国税完成税收30000万元,增长22.3%,地税完成税收22754万元,增长27.5%。

金融存贷款规模大幅增加。包含外币在内,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686617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374678万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001454万元。扣除外币,年末各项存款余额680732万元,比年初增加158631万元,增长30.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71682万元,比年初增加60902万元,增长19.6%。各项贷款余额932132万元,比年初增加250035万元,增长36.7%。现金累计净回笼25954万元,比上年少回笼24575万元。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人民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各类险种保费收入8102万元,比上年增长10.3%;赔款支出1641万元,增长14.0%。

八、环境保护

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全年完成限期治理企业14家,完成投资额770万元。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二氧化硫排放量7828吨,比上年减少900吨;烟尘排放量1747吨,比上年减少4019吨;工业粉尘排放量18.67吨。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好转。城市环境噪音年均值控制在49.2dB(A),城市交通干线噪音平均值控制在67.6dB(A),环境噪声控制区覆盖率达到61%。垃圾处理能力平均达到100吨/日,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40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11项、市级23项。高新技术企业队伍不断壮大。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20家。产学研结合进一步深化。全年筛选引进科技成果15项,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65名,联建科研机构8处。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全年科技三项经费和科学事业费达到590万元,比上年增加49万元,科技三项经费占财政决算支出的比重达到2.5%。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县普通中学在校生达到3.48万人,专任教师2460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5894人,专任教师288人;小学在校生3.19万人,专任教师173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幼儿园在园儿童1.46万人,专任教师524人。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影剧院1个;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各1处;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到13.8万册。

卫生事业发展平稳。全县共有医疗机构14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3处,妇幼保健机构1处。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191人,病床达到920张。农民健康工程全面启动,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县。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不断扩大,覆盖率达到97.3%。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全县运动员参加市及市以上体育比赛获得金牌22枚,银牌9枚,铜牌6枚。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增加。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278元,比上年增加990元,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712元,比上年增加892元,增长1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60元,比上年增加299元,增长8.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37元,增加264元,增长11.6%。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持续增加。全县农村居民年末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91台,比上年增加13台;洗衣机44台,增加3台;电冰箱6台,增加1台;摩托车73辆,增加3辆;电话机88部,增加1部;影碟机38台,增加2台。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全县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7.45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8%,其中钢木结构住房面积比重达到89.1%,住房质量明显提高。

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年末全县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4508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759人;有29859名职工和4160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14541名职工和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达到738户1667人,比上年增加349户729人。

就业形势稳定,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1.7%。全年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1993人,其中98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岗职工人数2.53万人,比上年增长7.7%;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1124万元,增长10.2%;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443元,比上年增加1322元,增长10.9%。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据公安部门人口统计,全县年末总人口47665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8304人,农业人口378353人;男性人口240590人,女性人口236067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4‰,人口死亡率7.0‰,人口自然增长率2.4‰。

注: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