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利津县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10 东营市利津县统计局

200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全面落实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确处理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团结进取,奋发努力,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实现了发展和改革的各项预期目标,全面完成了“九五”计划的主要任务。

一、综合

2000年,我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全面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突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技术改造投资,提高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优化环境,搞活流通,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0239万元,比上年增长13.63%。其中,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1856万元,增长4. 8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2099万元,增长17. 7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6284万元,增长16.50%。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列入2000年改制范围的72家企业中,以破产、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出售、注销为主要改制形式,有62家企业均实施了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产权改革的改制率达到了86%,其中破产企业29家,实行股份合作制的有11家,出售的13家,注销的9家。通过破产,全县企业摆脱金融债务共计约28031万元,盘活存量资产3亿元。

结构调整进展顺利。2000年,全县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大力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通过引导农民调整品种构成,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效益改善,第一产业比重下降3.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了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了1.0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年末,全县投产、在建和合同利用外来资金项目703个。其中,已投产项目664个,计划总投资151548万元,实际到位外来固定资产75415万元。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2266户,从业人员26126人,注册资金1278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13.0%、12.0%和18.0%;私营企业发展到657户,从业人员7188人, 注册资金3303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7.0%、47.0%和80.0%K接蠡г黾樱侥甑祝刈⒉嶙式?SPAN lang=EN-US>100 万元以上的业户达到65户,其中,超过500万元的4户。

二、农业

2000年,全县各级紧紧围绕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实施科教兴农和农业产业化战略,加快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促进了农、林、牧、渔各业的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25162万元,比上年增长5.6%。农林牧渔总产值之比为59.48:1.10:20.86:18.56,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

粮食作物受灾严重,经济作物增产。受种植结构调整和天气干旱的双重影响,粮食作物全年播种面积49538公顷,比上年减少7290公顷。棉花播种面积达到6254公顷,增加2945公顷;油料播种面积为1981公顷,与去年持平;蔬菜瓜类播种面积9962公顷,增长44. 9%。全年粮食总产168253吨,比上年减少23. 9%。其中:夏粮总产100376吨,减少10.3%。秋粮总产67877吨,比上年下降37.7%;棉花、蔬菜、瓜类等经济作物,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棉花总产6450吨,增长104.0%;蔬菜总产298970吨,增25.9%,瓜类总产16068吨,增长50.0%。水果总产达到23713吨,增长14.5%。

林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共完成成片造林1200公顷,幼林抚育面积为5000公顷,育苗面积208公顷,农田林网新增2000公顷。

畜牧业生产增速减慢。据抽样调查,年末主要畜禽存养量增速均较去年有所下降,生猪存栏68995头,比上年减少2.0%;牛存栏66561头,增长3.5%;羊存栏240851只,增长2.1%;家禽存栏277万只,增长1.1%。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22501吨,其中,猪牛羊肉产量为16817吨;禽肉产量4718吨。禽蛋产量达到24204吨,增长17.2%。

渔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县坚持控制捕捞,发展养殖的方针,进一步优化结构,确保了渔业生产的增产增收。全县水产品总量达到48900吨,比上年增长14.8%;其中,海水产品34900吨,淡水产品14000吨,分别增长17.9%和7.7%。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285071千瓦,比上年增长9.5%。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7731吨,增长7.3%。年末实有耕地面积43699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32147公顷。“四通”程度又有较大提高。到年底,全县通电的农户数7.41万户,通汽车村庄458个,通电话村庄502个,自来水受益村313个,通电话户数2.7万户。

三、工业

2000年,全县工业以提高经济效益,壮大企业实力为重点,突出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制药、纺织、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在企业内部管理上,进一步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转变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和经营管理机制,积极开拓市场,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县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386757万元,比上年增长23.97%;完成增加值76456万元,比上年增长19.85%。其中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实现工业总产201176万元,比上年增长39.01%,实现工业增加值54448万元,比上年增长31.99%。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7257万元,增长19.49%;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4623万元,增长3.53%;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14580万元,增长51.40%;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增加值14531万元,增长32.45%;其它经济类型工业完成增加值3457万元,增长41.62%。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5233万元,增长25.31%;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9215万元,增长34.46%。工业产销率提高。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96%,比上年提高4.6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工业产销率为98.14%,集体工业产销率为113.79%,股份合作制工业为99.81%,股份制工业为95.46%〖QS〗,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为97.10%。轻、重工业产销率基本持平,轻工业产销率为98.74%,重工业产销率为99.23%。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2744万元,比上年增长66.89%;实现利润11283万元,增长102.18%;实现利税18218万元,增长79.8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91.54%,比上年提高50.16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21.90%,提高6.96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53.30%,提高14.3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逆指标)为55.49%,下降7.8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4.66次,加快1.10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93%,提高1.0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60103元/人,增长3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