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广饶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初步统计,2002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2.49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3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30.02亿元,增长33.4%;第三产业增加值20.64亿元,增长15.3%。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调整到18.9:48.0:33.1,其中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提高3.9个百分点。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151元,比上年增加2000元,增长21.1%。 一、农业 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4850万元,增长7.6%。其中农业产值141403万元,增长2.1%;林业产值739万元,下降20.7%;牧业产值40167万元,增长22.6%;渔业产值22541万元,增长23.8%。农林牧渔业结构的比例达到69.0:0.4:19.6:11.0。与上年相比,农业比重下降3.7个百分点,牧业、渔业比重分别提高2.4个和1.4个百分点。 粮食因灾减产,经济作物有增有减。全年粮食总产量37.78万吨,比上年下降0.8%。其中,夏粮受冻、旱、风、雹“四灾”影响,单产达到417公斤/亩,比上年下降6.2公斤;总产达到17.11万吨,比上年减产544吨。秋粮受旱灾影响,单产达到430公斤/亩,比上年下降1.4公斤;总产达到20.67万吨,比上年减产0.25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棉花总产11361吨,比上年增长16.0%;蔬菜及瓜类总产123.7万吨,下降0.5%,其中蔬菜产量12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果品总产2.13万吨,增长1.5%;油料总产574吨,增长11.2%。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县共完成造林面积273公顷,其中经济林84公顷、防护林160公顷。新建农田林网3400公顷,改善农田林网8000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16.7%。 畜牧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生猪出栏20.67万头,比上年增长19.8%;牛出栏4.45万头,增长87.7%;鸡出栏915万只,增长0.1%。全年肉蛋奶总产量7.34万吨,比上年增长22.1%,其中肉类总产量4万吨,增长10.8%;禽蛋产量1.71万吨,增长6.2%;奶类产量1.63万吨,增长106.3%。 渔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县水产养殖面积9万亩,增长13.2%,其中海水养殖面积3.1万亩,贝类护养面积2.8万亩;淡水养殖面积3.1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5.9万吨,比上年增长10.1%。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5万吨,增长3.7%;淡水产品产量1.40万吨,增长37.3%。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3.8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2%。联合收割机达1650台,增长17.9%。农村用电量21509万千瓦时,增长20%。化肥使用量(折纯)45131吨,增长21.5%;农药使用量1532吨,增长3.9%;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4114吨,增长7.5%。年末实有耕地面积50734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47350公顷,与上年持平。全县通电的农户数11.79万户,比重达到100%;通电话的村数553个,比重达到100%;自来水受益村数553个,比重达到100%。 二、工业 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继续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经济实现了速度、效益、后劲的同步增长。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1151072万元,比上年增长38.9%;实现工业增加值261930万元,增长31.9%。其中全部国有工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简称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89679万元,增长40.8%;实现工业增加值244053万元,增长33.5%。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9%,拉动整个经济增长12.5个百分点。 限额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经济效益显著改善。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81195万元,比上年增长41.1%;实现利润64068万元、利税93162万元,分别增长62.7%和47.9%。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57.5%,比上年提高21.6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达到12.6%,资本保值增值率达到125.6%,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69286元/人,流动资产周转率达到2.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达到7.8%,资产负债率达到61.3%,产销率达到97.6%。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继续实施全民招商战略,大力引进县外资金,努力激活民间投资,不断加大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0322万元,比上年增长65.1%。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143935万元,增长108.9%;农村投资116387万元,增长31.1%。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31742万元,增长81.5%;更新改造投资88162万元,增长132.1%;房地产开发投资16957万元,增长3.39倍。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在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农业类项目完成投资5818万元,占2.7%;工业类项目完成投资173851万元,占80.5%;第三产业类项目完成投资36188万元,占16.8%。项目质量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新项目、大项目增多。5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达到53个。农村电网改造,潍高路、红旗路拓宽改建,辛河路城区段改线,金岭集团的6万吨/年氢氧化钾,永泰公司的子午线轮胎等一批重点工程竣工投用;华泰集团的20万吨/年轻量涂布纸和2X25MW热电、西苑小区三期工程、乐园商贸广场、北水南调淄河蓄水等工程进展顺利。 建筑业增长平稳。全县五级及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26280万元,比上年增长3.0%;实现利润4321万元,下降34.2%。单位工程施工548个,比上年增长4.8%;房屋建筑面积107.30万平方米,下降10.5%;竣工面积63.41万平方米,增长11.8%。 四、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全县公路运输客运量51.3万人,比上年下降1.3%;客运周转量5029万人公里,增长3.8%。公路运输货运量724.8万吨,比上年增长22.6%;货运周转量65336万吨公里,增长21.1%。交通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为全县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45公里,比上年增长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