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广饶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8160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1183万元,增长22.4%;餐饮业零售额15632万元,增长26.6%;其他行业零售额71345万元,增长11.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036万元,增长17.1%,市场份额为5.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8350万元,增长22.0%,市场份额达到60.8%,比上年扩大1.9个百分点。分市场看,超级市场由上年的1家发展到4家;亿元以上市场新增1家,全年出租摊位1107个,实现成交额92208万元,比上年增长58.8%。 贸易企业经济效益状况明显改善。全县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企业和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17705万元,比上年增长48.1%;实现利润331万元,增长7.1%。 物价水平稳中有降。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2,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分品种看,食品价格下降0.3%,其中,粮食下降4.2%,肉禽及其制品上涨1.5%,鲜菜上涨3.4%,蛋类下降1.1%。衣着类价格下降3.6%,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下降0.5%,交通和通讯工具价格下降6.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下降1.7%,居住价格上涨3.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 六、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 继续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努力扩大出口创汇,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促进了全县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年末全县引进投产、在建项目482个,实际到位外来资金13.55亿元。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较快。全年新增外商投资企业7家,外商增加注册资本企业1家,合同利用外资1395.95万美元,实际到位资金122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0%。 对外贸易形势良好。全年进出口总额1864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6.5%。进口大幅增加,进口总额达到11580.7万美元,是上年的2.55倍。出口稳定增长。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8家,其中外贸流通经营企业1家,自营进出口企业累计达到35家。全年出口总额达到712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0%。 对外经济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输出劳务5名,年营业额5万美元。利用以色列政府贷款项目472万美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县实现中央及地方财政总收入48388万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新口径)22986万元,增长39.4%,完成调整预算的116.5%。地方财政支出40386万元,比上年增长22.4%,完成年度预算的109.2%。全县财政收支相抵,已连续17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金融存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22102万元,比年初增加118881万元,增长29.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0780万元,比年初增加43035万元,增长16.1%。各项贷款余额682068万元,比年初增加224313万元,增长49.0%。现金累计净回笼50529万元,比上年多回笼15457万元。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人民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各类险种保费收入7345万元,比上年增长20.9%;赔款支出1440万元,增长7.9%。 八、环境保护 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10个,完成投资额1567万元。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二氧化硫排放量8728吨,比上年减少116吨;烟尘排放量5766吨,比上年减少60吨;工业粉尘排放量15吨。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好转。城市环境噪音年均值控制在52dB(A),城市交通干线噪音平均值控制在70dB(A),环境噪声达标覆盖率为32%。垃圾处理能力达到95吨/日,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35项,其中国家级14项、省级8项、市级13项。高新技术企业队伍不断壮大。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6家。产学研结合进一步深化。全年筛选引进科技成果103项,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74名,联建科研机构3处。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全年科技三项经费和科学事业费达到541万元,比上年增加31万元,科技三项经费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3.6%。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县普通中学在校生达到4.16万人,专任教师2425人;职业中学在校生5339人,专任教师276人;小学在校生2.51万人,专任教师176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幼儿园在园儿童1.72万人,教师704人。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影剧院1个;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各1处;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到13万册。 卫生事业发展平稳。全县共有各类医院、卫生院13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3处;妇幼保健机构1处。全县卫生技术人员1374人,比上年增加72人,其中医生626人,增加16人。共有病床864张。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不断扩大,覆盖率达到83.6%。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全县运动员参加市及市以上体育比赛获得金牌6枚,银牌6枚,铜牌4枚。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增加。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88元,比上年增加780元,增长12.0%;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77元,比上年增加572元,增长15.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61元,比上年增加193元,增长6.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73元,增加26元,增长1.2%。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持续增加。全县农村居民年末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78台,比上年增加6台;洗衣机41台,增加2台;电冰箱5台,增加1台;摩托车70辆,增加2辆;电话机87部,增加6部;影碟机36台,增加10台。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全县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9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0%,其中钢木结构住房面积比重达到91.8%,住房质量明显提高。 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年末全县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3401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915人;有12016名职工和1869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16318名职工和2159名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达到389户938人。 就业形势稳定,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1.78%。全年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5913人,923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岗职工人数2.35万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8248万元,比上年增长9.4%;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121元,比上年增加1403元,增长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