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河口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10 东营市河口区统计局

全区规模以下工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4244.36万元。其中工业企业63家,完成产值23312.11万元;个体工业1097户,完成产值30932.25万元。

建筑业发展加快,企业效益好转。全区建筑业增加值105119万元,比上年增长17.7%。四级 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完工产值17420万元,增长41.4%;竣工产值16900万元,增长60.2%;建筑业完成工程结算收入16937万元,增长57.7%;实现利润158万元,增长31.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09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8.2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5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4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7116万元,比上年增长167.6%。规模以上(50万元以上)投资在建项目257个,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147个,完成投资220501万元,增长182.2%。其中城镇规模以上投资182496万元,增长182%;农村规模以上投资 38005万元;规模以下私营个体固定资产投资6615万元。

城镇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45204万元,增长155%;更新改造投资11156万元,增长229%;其他投资完成15073万元,增长76%;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063万元,增长176%。

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677公里。其中省干线公路127.7公里,一级汽车专用路41公里,县乡村公路568.3公里,油田专用公路900公里,济军生产基地专用路40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为75.2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79.4万人次,增长5.7%;客运周转量5063万人公里,下降3.5%;货运量421.2万吨,增长1.1%;货运周转量44755万吨公里,下降3.1%。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102万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005万元,通信业务总量2097万元。通信交话机总量37312门,电话到达户数33850户,营业网点10个。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稳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120万元,比上年增长12%,消费热点主要集中于住房、通信、交通等领域。分经济类型看,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国有经济有所下降。全区国有控股单位实现零售额769万元, 下降8.2%;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68281万元,增长11.2%;其他类型零售额7070万元,增长9.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是商品流通的主力军,餐饮业次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4739万元,增长9.9%,市场份额72%;餐饮业零售额16219万元,增长51.5%;其他行业零售额5162万元,下降30.3%。

对外经济增势强劲,出口大幅增长。全区进出口总额达到186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出口总值1220万美元,增长97%;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06万美元,增长179%。

七、财政、税收、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坚持依法治税,大力组织财政收入,严格控制支出,稳妥推进财政改革,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管理,连续十九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全区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3260万元,比上年增长29.6%;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9543万元,增长32.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5543万元,增长27.3%;地方财政支 出24061万元,增长28.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9735万元,增长21.9%。国税、地税组织税收收入27059万元,增长22%。

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2003年底我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60.95亿元,比年初增长34.7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7.07亿元,增长32.89%;金融贷款余额16.08亿元,增长73.09%。

保险业平稳发展。各类险种实现保费收入14262万元,增长6.9%;已决赔款4105万元,增长67.4%。

八、科学技术

科技工作成效显著。顺利通过全国科技先进区考核验收,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2项,其中省级以上项目4项;取得科技成果14项,荣获市科技进步奖6项;筛选储备最新科技成果67项,引进产学研结合项目13项,引进高层次人才45名。科技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九、教育、文化、体育、卫生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3年向全国各类大中 专院校输送学生442人。其中本科144人,专科223人,中专75人;普通中学7所,专任教师478人,在校学生7489人,其中初中5713人,高中1776人;小学16所,专任教师362人,在校学生734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53所,在园幼儿2000人;区职教中心在校学生数134人。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以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为主题,组织举办了一系列多姿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举办了第六届油地军“闹元宵”大联欢活动、第十二届群众文艺汇演、第六届文化艺术节、2003年河口合唱节、庆祝建市20周年油地联欢晚会等。组织表演队参加了全市民间文艺展演,并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全年组织文化下乡活动60余场次。

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广泛组织各类体育活动,努力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组织举办了职工篮球对抗赛及武术展演活动、河口区万人长跑暨全民健身启动仪式、“公路杯”河口区职工广播体操比赛、河口区职工家庭羽毛球比赛、“东方实业杯”乒乓球比赛、“冬映红杯”职工篮球赛等。

广播电视事业欣欣向荣。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喉舌作用,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新闻1条,在山东电视台播出新闻105条,其中在省公共频道播出头条新闻10条,市电视台用稿565条。另外专题部还在省电视台播出专题片6篇,中央七台播出1篇,市电视台播出14篇,为提高我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发挥了积极作用。

医疗卫生环境进一步优化。年末全区拥有卫生机构10个,其中医院5个,床位200张,卫生技术人员274人,其中医生114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和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启动。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果。共完成环境保护投资6220.7万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2%。建成1个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站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92%;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在100%;城市集中供热率达到90%以上,城市集中气化率保持在99%以上;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02万吨,排放达标率为 95%;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8.86吨,去除量为286.24吨;烟尘排放量为92.72吨,去除量为185.29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无危险废物排放;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92.2%,治理燃煤、燃油锅炉和茶炉及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依法取缔小型燃煤、燃油锅炉和茶炉26台,确保了烟尘控制区内无冒黑烟现象,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保持在100%;对排污企业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率均达到100%;仙河镇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