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兖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10 济宁市兖州市统计局

房地产开发保持适度规模。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2726万元。房屋施工面积64.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2.4万平方米。现房销售价格1577元/平方米,期房销售价格1944元/平方米。

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新建改建公路61.5公里,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71.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9.2公里。全年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1821万吨,货物周转量48530万吨公里;客运量618万人,客运周转量33500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6万门,与上年持平;农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7.90万门,增长6.4%;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19万门,增长8.6%。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801万元,增长6.0%。其中电信业务量18217万元,增长5.6%,邮政业务量2585万元,增长9.15%。全市市内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1.8万户,农村固定电话用户达到7.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6.8万户,互联网用户2.6万户。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9619万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县及县以上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71488万元,增长19.55%;县以下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68131万元,增长16.92%。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73446万元、465085万元、2657万元和68120万元,分别增长28.15%、18.37%、9.48%和11.63%。在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非公有制经济零售额582635万元,增长19.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91.1%。城乡集贸市场稳步发展。年末全市超亿元商品交易市场1处。

七、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截止2007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到22941户,其中民营企业1974户,个体工商户20967户。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115713人,增长16.7%;注册资金277506万元,增长15.4%;上交税金149381万元,增长51.1%。

八、对外经济与合作

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5634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92%。其中出口13599万美元,增长23.3%,进口42744万美元,增长0.2%,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利用外资实现新突破。加强对世界500强企业招商,加大对已经落户的国际纸业、倍耐力、伊藤忠、固特异等世界500强企业跟踪促进。今年又有美国固特异公司、美国ADM公司、爱尔兰CRH公司3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兖州。新批合同利用外商投资19000万美元,增长24.5%,实际利用外资10773万美元,增长7.7%。截止2007年底,与8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合作。

九、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69741万元,比上年增长27.7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2390万元,增长21.70%,财政支出完成153002万元,增长17.81%,财政收支保持平衡。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4.68亿元,比年初增加7.17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3.98亿元,增加6.1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1.07亿元,增加12.98亿元。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08.43亿元,增长12.11%;金融机构现金支出322.58亿元,增长11.58%;全年货币净投放14.15亿元,比上年多投0.17亿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累计保险金额77.3亿元。其中人身险保险金额42亿元,财产险保险金额35.3亿元。全年各类保费收入19263万元,增长14.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172万元,增长28.3%;人身险保费收入15091万元,增长10.8%。全年累计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险金2792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2165万元;人身险给付金额627万元。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兴市成效显著。全年共取得各类重要科技成果69项,有7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省、济宁市科技进步奖。全年申请专利118件,获授权专利108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百校质量工程”顺利实施。年末全市共有普通中学19所,在校学生25697人。其中普通高中6所,在校学生14343人;初级中学13所,在校学生11354人;职业中学5所,在校学生6713人;小学73所,在校学生3153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1%。学前教育及特殊教育有新的发展。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所2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7.6万册。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中等医学教育机构1个。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630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252人,注册护士1196人。医疗床位2630张。全市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3人,拥有病床4.3张。年末共有40.76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年为7.5万农民报销医疗费1283.12万元。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水平有新的提高。在参加全国、省、济宁市体育比赛中,共获金牌57枚,银牌47枚,铜牌44枚。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民体育健身工程投资129.7万元,新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场所11.2万平方米。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全年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30250万元。建成区面积达到30.80平方公里。新城区片区开发初具规模,东城区改造提升成效显著。新老城区联络主干道--建设路拓宽改造成功实施。市区绿化工程完成投资964万元,绿化面积达到955公顷,人均拥有公共绿地10.51平方米。城区日供水能力达到5万立方米/日,供水普及率达到100%,用气普及率达到85.19%,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80万平方米。公交车辆达到272辆,运营线路长度184公里。城区年内新修、维修道路18条,年末道路总长度达到101公里,排水管道长度62公里。

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全市共完成环保投资5.91亿元,其中城市建设环保投资0.65亿元,“三同时”环保投资0.36亿元,环境污染得到进一步控制。COD减排5%,城市饮用水源达标率达到100%;市区空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二氧化硫减排7%,大气污染指数为92,全年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天数为322天。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529589人。其中,男性人口268364人,女性人口261225人。全年出生率为9.62‰,死亡率为5.56‰,自然增长率为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