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市中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社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年末全区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影剧院2处,文化馆1个,文化站8个,广播电台1座。《中区报》全年发行41.6万份。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1.68亿元。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筑牢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医疗市场得到进一步净化,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全区现有医疗机构263个,其中医院2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1个。全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15人,其中高级34人,中级218人,初级553人。拥有医疗床位581张。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全面发展。2006年,社区健身路径达22处,全区健民器材总量达到900个,占地面积27500平方米。截止2006年底,城区标准体育场地面积40.22万平方米,非标准体育场地面积6.74万平方米。全区在省级以上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3枚,银牌6枚,铜牌5枚。 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控制,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2006年底,全区总人口40.13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0.36万人,女性人口19.7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479人,人口出生率8.62‰,死亡人口1565人,死亡率3.88‰,出生与死亡相抵净增加人口191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74‰。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城市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稳中有升。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95元,比上年增长11.7%。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125元,比上年增长5.34%。年末市区居民人均居住使用面积20.88平方米。 职工工资增长稳定,就业形势好转。年末全区从业人员14083人,全年新增就业人员5534人,在岗职工13080人,增长44.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778元,比上年增长12.6%。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就业再就业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建立以大病统筹救助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年共补偿340人次,61万元。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411人,征集养老保险金5592万元。 注:1.公报所列地区生产总值及各行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人口总数由市中公安分局提供,不包含洸河办事处人口数。出生、死亡人口由区计划生育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