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戚墅堰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理念增强,科技事业持续发展。2007年全区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2只。全年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56项,专利申请150件,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资助320万元。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通过考核,省科普示范区创建成功。加州科技港、东方高科技主题园区加快建设,开展了与复旦大学等名校产学研对接活动。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有效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教育布局渐趋合理;全面实施“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减免工作;推行公平教育,吸纳外来流动儿童进公办学校就学;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区现有省级社区培训学院1所、省示范初中2所、省实验小学3所、省示范幼儿园2所。 【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取得新成效,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积极开展文明城区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大型文艺汇演为载体,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加强群体活动指导,丰富群众体育生活,举办了各类群众体育竞赛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涌现了一批文明社区(村)、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和先进个人典范,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区域卫生资源实行整合,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戚区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启动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在全市率先落实人均8元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执法,爱国卫生、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等工作扎实开展。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参保水平全市领先。2007年企业养老保险扩面52家单位,扩面9687人,其中净增619人;医疗保险扩面增加1070人。办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8035人,实施“知青半家户”及六十年代精简下放职工等城镇老年居民养老补贴377人,完成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试点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逐年完善,在全市率先达到150元人均筹资标准,参保率不断提高,2007年达100%。城乡低保实现并轨,做到了“应保尽保”,实施困难群众生活补贴,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社会福利救济】 慈善事业大力发展,残疾人活动有声有色。戚区成立了慈善分会,共募集慈善基金1600多万元。2007年共计发放救助金62.32万元、助残金19.68万元,救助226人,特殊困难群众得到有效救助。残疾人工作扎实开展,投资600万元的残疾人康复中心投入使用,2007年创成江苏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先进区和全国第一批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达标区。 【社区建设】 社区资源有效整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星级社区创建工作成效明显,创成省和谐示范社区1个、市五星级示范社区1个、市四星级示范社区2个、市三星级示范社区1个。老龄工作不断加强,老年公寓正在建设。全面落实双拥优抚安置措施,实现了省级双拥模范区“三连冠”。 【社会治安】 社会秩序保持稳定,安全生产成效显著。“四五”普法目标顺利完成,“五五”普法工作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成效良好,省级规范化法律援助中心筹建成立。深入开展“平安戚区”、“无毒城区”、“法治江苏合格区”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建立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防控体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深化,创成全省“最安全地区”。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杜绝了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连续五年荣获“常州市安全生产先进集体”。 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变动情况正常,收入水平稳步提高。2007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08万人,常住人口10.2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79人,出生率为7.18‰,自然增长率为-0.12‰。 大力推进为民办实事工程,办理实事项目26件。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2007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41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18元,分别增长12.33%、11.40%。 【就业】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社会安定秩序井然。全年开展各类劳动力培训3155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555人,新增就业岗位2435个,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06人。2007年发放失业救济金18136人次,共发放752.69万元。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生态市建设工作前面推进。严格落实环境规划和评价工作,深入开展水环境和化工行业专项整治活动,全面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和水污染提标排放工作,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和集中供热工程,加快污染企业关停并转,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2007年关停污染项目2个、化工生产企业23家;淘汰高污染炉窑6台、高污染锅炉7台。环保“三同时”执行率达100%,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各项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城市建设】 2007年全区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主要有十余个。五一路目前正在进行路面铺设施工,有望2008年三月底建成通车;花溪公园改造和垃圾中转站建设是今年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该两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2007年已竣工;完成对成济路、小铁路、火车站广场等16条背街小巷进行整治,面积达19300平方米;开发区雨污分流工程已开工建设,潞城、丁堰两个泵站正在进行施工;戚大街的整治工程,2007年路面建设已完成,2008年将进行弱电位杆线入地和道路两侧店招店牌、墙面粉刷等项工作;万都商贸城配套工程的道路建设,进展良好,今年可以完工通车;市“八路八口四河”之一的新运河绿化工程,戚区段长1000米长、两侧15米宽景观防护林建设已全面完成。 说明: 1、人口类指标为公安部门提供户籍人口类指标,常住人口由区统计局抽样调查后,经市统计局推算得出; 2、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由计生局提供;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交通、邮电、金融、证券、保险及资源等行业未分区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