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戚墅堰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社区建设社区建设力度加大,社区功能不断完善。积极开展省社区建设示范区和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创建活动,对照创建目标开展各项工作,两类示范区创建目标圆满完成。社区整合加快实施,撤并社区居委会3个,社区功能日趋完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考核机制进一步规范,工作待遇得到提高。 社区治安加强治安和安全工作,确保平安及生产安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完善打防结合的大防控体系,完成"四五"普法和"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创建"平安戚区"、"无毒城区"工作通过检查验收。强化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加大安全检查和专项整治力度,组织执法检查11次,整改安全隐患70起,有效杜绝了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人口显现低速增长,计划生育成果显著。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得到落实,计划生育率99.7%。全区2005年末户籍人口80221人(其中男41351人,女38870人),出生人口633人(其中男337人,女296人),死亡558人(其中男296人,女262人)。人口出生率4.7‰,人口自然增长率-0.8‰(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由计生局提供)。 就业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富民安民成效凸现。大力实施富民安民工程,开展免费就业培训1893人次,新增就业岗位1865个,完成“4050”和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援助24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累计发放失业救济金516万元。 社会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扩面净增1126人,医疗保险扩面净增2175人,出台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和《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完善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99.8%。 人民生活实施惠农富民工程,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坚持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让人民群众普遍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28元,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1.21%。 环境保护不断优化区域环境,环境保护和治理同步推进。环境改造步伐加快,戚大街东街老城区改造项目地块已上市成交,改造工程有序推进,河苑新村等老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梅港新村雨污分流改造、东方绿地工程顺利完成,新增绿地6.3公顷。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部分重点监控企业实现提标排放,创模成果进一步巩固,努力促进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城市建设拓展和完善城市功能,积极实施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制定完成,撤村建居工作积极推进。戚墅堰分区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展开,“三区联动”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145万平方米农民集中居住区完成规划选址,青洋花苑、鑫福苑一期工程等8万平方米居住区已竣工,潞城花苑、东方花苑等居住区正在抓紧建设。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青洋路、常戚路竣工通车,圩墩路改造、小王村铁路立交桥洞身工程已完工,运河南移工程正在建设,五一路规划设计和北段工程已经完成。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三年发展规划编制完成,东方中路、高压线搬迁等基础设施工程全力推进,建成标准厂房12万平方米,承载能力明显增强,集约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