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天宁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开发区建设]两个省级开发区完成拆迁5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达38.08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其中工业投入27.17亿元,比上年增长22.04%。引进外资企业32家,协议利用外资20389.9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906.03万美元,分别占全区的88.84%、86.27%。 二、社会事业 [科技]”科教兴区“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开发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74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值41.3亿元,年内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高新技术产品7个,国家重点新产品1个,省火炬计划产品2个,国家级火炬计划2个,知识产权推进企业3家。 人才引进取得新进展,2005年全区共引进各类人才947人,其中硕士生4人,本科学历208人,大专学历419人,中专学历316人。 [教育]教育事业扎实推进。年末全区共拥有各类全日制学校39所,其中普通中学3所,小学35所,特殊教育1所。在校学生共25387人,比上年减少1733人,教职工人数1475人。其中任职教师1194人。各类幼儿园31所,在园儿童8840人,幼儿园教职工人数65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生毕业率均达到100%。城乡教育管理体制有了突破性进展,布局调整日趋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加强,课程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素质教育有新的举措,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 [文化体育]文化体育活动精彩纷呈,全民健身周、天宁广场文化艺术节活动取得圆满成功,1000多名老年健身爱好者参加了”万名老人走向十运“健身步行活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怡康小学的越剧、解放路小学的课本剧、清凉小学的合唱等文艺精品参加省少儿艺术大赛,清凉小学合唱荣获江苏省第四界少儿艺术节金奖。 [卫生]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31个,其中医院1所,门诊部、医务室15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9个,村卫生室26家,个体诊所44家。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00人,其中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152人,初级职称328人。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2.08‰,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7.08%,妇女病普查率91.02%,儿童”四苗“覆盖率98%以上。天宁区被首批授予”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社会保障与救助]社保体系不断完善。年内净增参保人员0.91万人,参保人数总数达5.87万人,全年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27747万元,增长177.26%,养老保险金征缴率98.8%;养老保险基金总支出8380亿元,增长103.85%,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拓展,全年净参保人数1.25万人,累计达5.15万人,比上年增长132.18%。 社会救助积极开展。全年共发放保障金949.3万元,定期社会救济对象总人数4758人。其中保障城镇居民低保家庭户数2012户、4231人,保障农村低保家庭193户、492人。年末拥有收养类单位17个,床位数815张,在院人数506人。15个法律援助中心(站),共接受法律咨询人数120人次,受理援助案件120件,结案110件,义务接听电话550次,接受来访人数250人次。 [社区建设]全区社区居委会62个,社区居委会成员人数299人,其中女性229人;村委会39个,村委会成员人数134人,其中女性46人。社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594万元用于社区10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 三、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2005年出生人口3319人,出生率8.75‰,死亡人口2249人,死亡率5.93‰,人口自然增长率2.82%,人口继续呈低速增长,年末全区户籍人口380565人,总户数128844户。男女性别比100:99.08。 [就业]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全区净增城镇就业人口1.23人,再就业培训5367人,实现就业安置9281人。其中帮助近2441名援助对象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人民生活]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区城镇以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7071元,比上年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89元,比上年增长13.4%,农村居民人均收入8107元,比上年增长10.3%。 [城市建设与管理]城市管理建设展示新的面貌。全年共新建道路6.8万平方米。河海东路、青洋南路、福成路、机电路等道路建成通车,新铺下水道1万米,维修和新建水冲式公厕73座,新增绿地16万平方米,完成北直街等67万平方米老小区和小东门地道口等19处”脏、乱、差“地段整治任务。严格落实清扫保洁责任制,市区主要道路实行14小时保洁。 [环境保护]继续巩固”创模“成果。积极推进污水集中治理,完成15家印染企业提标排放。新创建”绿色社区“4个,新创绿色学校24所,创建”环境友好企业“5家,”环境优美乡镇“1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