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杜尔伯特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2010-02-10 大庆市杜尔伯特县统计局

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统计局

二00七年六月十日

2006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县十六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牧业强县、旅游大县、生态名县”建设目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奋斗,县域经济健康发展,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全年实现杜尔伯特县生产总值20.3亿元,同比增长16.2%,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9.6亿元、5.9亿元、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5%、22.9%和13.7%。

一、农业

2006年,畜牧业主导地位继续巩固,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19.8亿元,同比增长10.8%。农业全年实现产值45952万元,全县粮食产量35.51万吨,比上年增长15.8%。

坚持走多元发展、提质增效之路,健全完善服务体系,促进了畜牧业健康发展。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8.7%,今年实现产值136026万元,同比增长25.7%,增加值实现63331万元。

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加大了植树造林和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今年实现林业产值3194万元,今年共造林3000公顷,幼林抚育13114公顷,木材产量为393立方米,建设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54534公顷。

今年实现渔业产值12601万元,水产品产量21000吨。

二、工业

地方工业迅猛发展,以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多元工业经济格局初步形成。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2%,实现工业增加值56658万元,同比增长24.1%,销售收入实现15.4亿元,同比增长12.8%,利税总额实现20060万元,同比增长20.0%。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0%,工业增加值39897万元,同比增长25.7%,销售收入实现11.9亿元,同比增长16%,利税总额实现17388万元,同比增长23.1%。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4027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9%。全年实现建筑业产值10145万元,同比增长34.9%。

四,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公路货运周转量8568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0.9%;客运周转量9805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7%。

通信网络实现了全覆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117万元,同比增长5.5%,其中邮政总量完成1470万元,订阅报刊142万份,发送函件19.0万件,收寄特快专递1.7万件。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6403户,住宅电话用户44015户,互联网用户2000户,小灵通用户5789户,比去年同期都有大幅度增长。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我县消费品市场运行良好,市场购销两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总额58652万元,同比增长8.7%。县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1401万元,同比增长20.4%,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251万元,同比下降11.8%,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实现51988万元,同比增长10.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实现6000万元,同比下降3.7%。

市场物价走势平稳。全县零售物价指数101.5%,同比增长0.1百分点,消费物价指数101.6%,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

六、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平衡。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50429万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本级一般预算收入20274万元,比上年增长51.4%。全口径税收收入完成48592万元,比上年增长43.5%,财政总支出50429万元,比上年增长29.0%。其中,县一般预算支出37803万元,比上年增长34.3%。

金融业平稳运行。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136727万元,比上年增长15.9%,各项贷款余额为105344万元,比上年增长1.4%。城乡储蓄额实现102138万元,同上年增长13.3%。

七、文化、教育、卫生和体育

以50周年县庆系列活动和“激情之夏”广场系列活动为中心,开创民族文化体育新局面。今年共创作演出和编排了大型舞蹈、马头琴、声乐等9个项目,举行各类大小型文艺演出100余场。全县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转播台4座。

卫生事业得以巩固和发展。全县有医院、门诊、等各种医疗卫生机构28所,病床位393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86人。

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03所,教职工2628人,其中:教师2359人,小学以上在校学生28097人。

八、人民生活

职工工资人均水平继续提高。全县年末在岗职工人数15449人,比上年增长5.2%,在岗职工工资17684万元,同比增长17.8%。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1490元,同比增长12.9%。

据抽样调查资料统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57元,同比增长6.7%,农民人均收入1289元,同比增长17.4%。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9.8平方米,农民住房砖瓦化率达47.8%,自来水入户率49%,道路铺装率65%。

九、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25.2万人,其中:县城人口6.4万人,农村人口18.8万人。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加强、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保持较低水平。全年出生人口2676人,出生率9.29‰,死亡人口828人,死亡率为4.16‰,自然增长率为5.14‰。全年生育符合政策率达95.48%,综合节育率达94.96%,独生子女领证率为5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