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新昌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走生态型统筹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稳健协调发展,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73.0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39.2亿元,增长14.5%。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8.8:60.7:30.5调整为8.1:59.8:32.1。全县人均GDP为2.8万元(折合3480美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增长13.0%。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1.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92亿元,增长13.3%。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9.3%。 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呈温和上升态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8%。工业消费品价格仍呈下降态势,2005年消费品价格下降0.1%;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99.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7.7%。 2005年末全县就业人员26.54万人,比上年减少0.6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0.63万人,第二产业减少0.02万人,第三产业增加0.06万人。第一、二、三次产业就业比例由上年的37.1:42.5:20.4调整为35.5:43.4:21.1。年末全县有各级职业介绍机构15个,共开展“周三劳动力交流会”48次,入场招工企业4436家次,提供就业岗位60870个次,全年新增就业岗位7300个,实现再就业2415人,介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0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比上年上升了0.1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05年全县农业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8亿元,比上年增长3.0%。 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调整。坚持紧抓粮食生产不放松,调整农业结构不动摇的方针,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动农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200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为10.8千公顷,粮经种植比例由上年的47.1:52.9调整到45.8:54.2。全年粮食总产量58525吨,比上年略减0.2%。油菜籽、花生、蔬菜面积有较大增长,油菜籽播种面积2043公顷,比上年增长13.4%;花生面积增长7.2%,蔬菜面积增长9.6%。花卉苗木面积2080公顷,比上年减少了5.0%。 林业生产有所下降。2005年完成林业总产值11916万元,同比减少12.3%,完成造林面积272公顷。全年板栗产量3168吨,同比减少20.2%,笋干产量1798吨,减少31.8%。 畜牧业生产略有回落。全年畜牧业总产值19953万元,比上年减少5.0%。年末生猪存栏8.53万头,比上年减少6.7%。主要畜牧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全年肉类产量9952吨,比上年增长6.0%;禽蛋产量2410吨,比上年增长12.7%。 渔业生产继续平稳增长。2005年实现渔业总产值2105万元,同比增长0.6%。水产品产量为2330吨,增长0.1%。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5年,全县水利总投入资金12041万元,农田有效实灌面积12.57千公顷。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3.4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1%;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7784吨,增长2.5%,农膜使用量247吨,农村用电量25950万千瓦小时,增长11.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0%。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42.59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长52.0%,股份制企业增长15.3%,有限责任公司增长16.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2.5%;轻工业增长9.3%,重工业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货值58.38亿元,增长21.8%,出****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31.0%,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科技创新不断增强,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达到4.26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其中购置技术成果费用884万元。全年完成新产品产值6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新产品产值率达36.6%。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6.16亿元,其中医药制造业投资5.45亿元,增长45.1%,占规模工业投资的33.7%;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也分别投资3.88亿元、2.63亿元和1.99亿元。 四大行业增速回落,效益下降。2005年,我县纺织、医药、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四大主要行业合计完成产值163.43亿元,比去年增长11.0%,实现销售收入160.19亿元,增长14.0%,利税13.18亿元,同比减少9.5%,增幅同比分别回落了17.9、14.3和17.6个百分点,产值和利税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比去年下降1.9和7.8个百分点。其中纺织业生产、效益呈恢复增长,产值、销售和利税分别增长了26.3%、29.3%和28.8%;医药制造业稳定增长,产值、销售和利税分别增长了10.6%、17.7%和14.5%;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销售分别增长8.7%和10.5%,利税同比减少1.4%;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利税则分别下降34.0%和32.9%。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由于受能源、原材料涨价的影响,主要工业行业效益大幅下滑,工业经济效益明显下降。2005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亏损率比去年上升2.4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下降1.58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下降了17.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减少0.05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下降1.5个百分点。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256.37分,比上年减少2.25分。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县四级及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4.24亿元,增长25.5%。实现工程结算收入28.98亿元,增长27.0%。实现利润1.06亿元,同比减少7.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44.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7.6%。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受宏观调控影响,固定资产和房地产投资规模继续缩小。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01亿元,比上年减少7.4%,其中工业性投资34.40亿元,增长4.9%。全部限额以上投资35.22亿元,同比减少3.7%。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92亿元,园区建设投资10.02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33.5%和34.4%。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2005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81亿元,比上年下降49.4%。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54.92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5.76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减少34.4%和79.0%;全年商品房销售额4.40亿元,同比减少3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