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诸暨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9 绍兴市诸暨市统计局

房地产业持续升温。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73.6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62.67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9.3%和18.1%。商品房销售面积34.5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30.70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0.4%和10.0%。年末空置面积5.11万平方米,比年初减少34.8%。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39亿元,比上年增长9.7%。分地区看,市区消费品零售额24.19亿元,增长10.2%;市区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2.19亿元,增长9.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3.49亿元,增长9.1%;餐饮业零售额3.04亿元,增长23.8%;其他各种行业零售额9.85亿元,增长8.0%。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个私经济零售额为30.97亿元,占66.8%。

商品市场成交活跃。年末全市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81个,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9个,超10亿元的市场5个。全年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142.06亿元,比上年增长3.4%。

六、对外经济

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度增长。据海关统计,2001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2987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2.9%。其中出口额23162万美元,增长56.2%;进口额6714万美元,增长42.8%。商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16个。出口额列前三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美国5397万美元、贝宁5066万美元、日本201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5%、192.0%和42.8%。

对外招商力度加大,利用外资继续增长。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协议金额172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0.8%;实际利用外资954万美元,增长35.7%。全年新批三资企业24家,比上年增加6家。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持续发展。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17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0%;外派劳务合作人员542人次,增长1.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共新建公路45公里,改造77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80%和113.9%。完成街亭周村大桥、璜山五灶大桥建设,基本完成王家井大桥建设。杭金衢高速公路进展顺利,路基工程已基本完成,路面工程已全面开始施工,新岭隧道进入装饰阶段。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894公里。完成货物周转量(不包括铁路)68897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3.1%。其中公路56540万吨公里,下降7.7%;水运12357万吨公里,增长26.1%。全年旅客周转量90733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7.9%。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净增本地固定电话用户5.44万户,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6.8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5.0%;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20.1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80.9%。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34.4部/百人提高到43.0部/百人。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据市旅游局统计,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13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4%;实现旅游收入11.5亿元,增长22.3%。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金融部门继续强化风险防范与监管,不断完善功能,调整信贷结构,扩大贷款规模,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9.4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6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6.2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88亿元;企业存款余额30.4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8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0.3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14亿元。在新增贷款中,短期贷款增加7.2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87亿元。

保险事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保费收入20015万元,比上年增长48.1%。在保费收入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615万元,增长4.8%,人身险保费收入13400万元,增长86.0%。全年国内财产险赔款金额3247万元,下降4.6%;人身险给付金额735万元,下降31.7%。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日益壮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年末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152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385人,中级职称人员4700人。全年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22项。其中国家级28项,省级55项,绍兴市级14项。经省级以上科技部门批准鉴定验收的科技成果60项,获省科技进步奖8项;经绍兴市科技局评审验收的科技成果6项,获绍兴市科技进步奖26项。审批成立各类科研所21家。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53项,授权批准专利125项。经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68项,合同成交额2191万元,比上年增长208.6%。高新技术发展迅速。新认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3家,年末已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4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有普通中学51所,在校学生68295人,初中入学率达99.0%,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初中学生巩固率99.7%,与上年持平;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为89.0%,提高3.5个百分点。小学在校学生82700人,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99.9%,与上年持平。全年向各类普通高校输送大专以上新生4016名。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拥有剧院和影剧院26个,文化馆、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和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各1个,镇乡文化站28个,全年放映电影3532场次,观众29万人次;市越剧团全年共演出146场次;《诸暨日报》日发行达3万余份;全市有线电视用户数达24.0万户,当年新增1.32万户;全市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城乡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卫生部门有医疗机构37个;卫生技术人员2819人,比上年末增长9.8%,其中医生(师)1431人,护士(师)649人;有医疗床位1932张,增长3.2%。各种医院、镇乡卫生院共诊疗242.62万人次,健康检查4.94万人次,治愈好转率95.7%。

体育事业欣欣向荣。成功举办2001年中国国际男篮超级巡回赛、CBA中国男子篮球甲A联赛浙江万马队主场比赛、“医药杯”国际女篮挑战赛和“祥生杯”2001年中国乒乓球俱乐部甲B第二站比赛等重大赛事。我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的各项比赛中,共获得金牌37枚,银牌36枚,铜牌11枚。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全面实施“碧水、蓝天、绿地”工程,巩固“一控双达标”工作。至2001年末,全市229家工业企业实现“达标”。烟尘控制区面积24.10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面积7.65平方公里。合格水源保护区8个。

环保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完成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项目51个,总投资6300万元。建成总投资1700万元白茅尖垃圾填埋场;投资1.5亿元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城市污水处理厂进展顺利,已完成工程量53%左右;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建设进展良好,全年共完成4.7公里排污管的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