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永泰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9 福州市永泰县统计局

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15.6万平方米,增长2.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33.46万平方米,下降16.9 %。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加快。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6亿元,增长34.9%,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增长33.0%,农村投资增长43.5%。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061万元,占总投资的2.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1542万元,占总投资的34.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8039万元,占总投资的63.3%。从管理渠道看,城镇50万元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443万元,增长37.2%;房地产完成投资15042万元,增长18.8%。

14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2993万元,比上年增加7540万元,增长21.3%。

五、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政电信业继续发展。全年实现货运周转量1601.9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17411.8万人公里。

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444.5万元,比上年下降30.86%。年末全县住宅电话用户45340户,比上年下降1.96%。农村电话用户34139户,公用电话点1046处,年末拥有互联网用户4794户。

六、国内贸易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98亿元, 比上年增长16.15% 。分城乡看,县城消费品零售额7.65亿元,增长18.60%;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33亿元,增长13.3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9.73亿元,增长14.96%;餐饮业2.78亿元,增长20.40%;其他行业零售额1.39亿元,增长9.24%。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4.3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6.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56.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7.4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7.35%,化工材料及制品类增长14.56%。

七、旅游业和对外经济

旅游业在资源开发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成效。围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县”,开展申报“中国温泉之乡”、参选“福建最佳旅游目的地”和“福州十大名片”第一系列品牌打造活动,加快全县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不断拓展旅游市场。2007年实际旅游总收入1.98亿元,增长45.6%接待游客93.8万人次,增长32.9%。

对外经贸持续健康发展,出口稳步增长。全县新批合同外资项目3项;新批合同外资金额780万美元,增长173.7%;实际利用外资577.65万美元,增长67.4%。进出口总额740.5万美元,增长107.89%,其中进口总额10.05万美元;出口总额730.45万美元,增长105.2%。从出口主体看,外资企业出口123.99万美元;内资企业出口606.46万美元。

八、财政和金融业

全县财政总收入(含基金)28025万元,增长79.9%,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16942万元,增长26.3%,地方级财政收入10376万元,增长26.9%,中央级收入6566万元,增长25.4%。财政总支出47980万元,增长55.7%。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4861万元,增长57.9%,医疗卫生经费支出3451万元,增长134.6%,环境保护支出221万元,增长151.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66万元,增长95.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6326万元,增长413.1%,教育事业费支出14954万元,增长53.4%。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17460万元,增长3.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5526万元,增长2.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7288万元,增长8.3%。

九、教育、科技、文体、卫生

全县有职业中学2所,在校生1022人;普通中学25所,在校生7193人;小学212所,在校生341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

全年推荐上报省级项目1个、推荐上报市级项目3个。其中“复合生态茶园建设模式示范与推广”省科技厅已立项,作为第五届中国·福建“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上台签约项目。“白云槟榔芋提纯复壮与优质高产技术研究”列入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专利申请数为11件,其中发明专利1件,比上年同期增长4.17%。

全县年末共有专业剧团1个,电影院1个,文化站21个,电影放映队13个。有线电视已联网189个村居,光纤联网线路总长1458芯公里,有线电视用户率达49.78%。

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成绩喜人。成功举办“自来水厂杯”乒乓球、“移动通信杯”羽毛球和“建设杯”篮球等邀请赛;我县组队参加第六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在传统拳术和传统器械的项目中,荣获两项一等奖和两项二等奖,组队参加福州市第五届农民运动会,获得了女子中国象棋个人冠军和团体亚军的好成绩。今年我县在17个行政村新建了17个水泥篮球场,在15个行政村新建了15条体育健身路径。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继续加强,形成了覆盖全县城乡的各级卫生医疗网。初步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7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个,拥有床位599张。卫生技术人员107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29人,执业护士231人,其它卫技人员12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

全县年末总人口352854人(公安统计口径),其中男性人口187488人。出生3269人,死亡1536人。

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9533元,比上年增长20.17%;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665元,增长24.48%;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615元,增长12.29%。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97平方米,增长30.96%,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8.66平方米,增长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