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永泰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禽蛋 3070 12.82 水产品 4508 9.42 全县农村用电量5832万千瓦时;有效灌溉面积11370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7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实现工业总值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7亿元,增长27.7%,产品销售率94.1%,比上年下降4.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3.52;流动资产周转次数3.74次,全员劳动生产率69161元/人。工业用电量21602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6.4%。 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0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3.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8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1.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增长32.8%,农村投资增长-9.5%。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181万元,占总投资的3.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5139万元,占总投资的37.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0596万元,占总投资的59.8%。从管理渠道看,城镇50万元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606万元,增长16.6%;房地产完成投资12661万元,增长148.5%。 13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5453万元,比上年增加5908万元,增长20.0%。 五、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货运周转量12050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17579万人公里。 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982万元,比上年下降2.3%。年末全县住宅电话用户46245户。农村电话用户35373户,公用电话点2822处。年末拥有因特网用户3155户。 六、国内贸易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04亿元, 比上年增长9.1% 。分城乡看,县城消费品零售额6.45亿元,增长12.6%;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5.59亿元,增长5.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8.46亿元,增长8.3%;餐饮业2.31亿元,增长14.1%;其他行业零售额1.27亿元,比上年增长5.7%。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6.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5.4%服装、鞋帽、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3%,针纺织品类增长2.1%,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5%。 七、旅游业和对外经济 随着青云山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4A级旅游区、姬岩景区被评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赤壁、天门山景区成为旅游新热点,永泰旅游品牌影响日益扩大,大大激发了景区建设开发积极性,旅游服务设施逐步完善。2006年旅游总收入1.36亿元,接待游客70.2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6.2%和6.2%。 全县出口总值356.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6.2%。全年新批外商项目2项,总投资28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4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6.79%。 八、财政和金融 全县财政总收入15580万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343万元,增长20.6%,中央级收入5327万元,增长25.1%。全年财政总支出30818万元,增长26.0%。其中农林水利业支出2352万元,增长6.2%,医疗卫生经费支出1471万元,增长11.1%,城市维护费支出347万元,增长18.0%,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1058万元,增长10.6%,行政管理费支出3595万元,增长21.7%,教育事业费支出9499万元,增长34.0%。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09964万元,增长20.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1490万元,增长16.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1455万元,增长13.8%。 九、教育、科技、文体、卫生 全县有职业中学2所,在校生2798人;普通中学25所,在校生21462人;小学236所,在校生2574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 全年实施省科技项目3项、市级项目5项,通过验收3项。完成“永泰芙蓉李”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完成市级星火项目“永泰山区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技术示范”和“台湾香蜜梨示范推广基地”的验收工作;推荐福州市永兴制泵有限公司“762D-21C-000a型船用海水泵”专利荣获福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全县年末共有专业剧团1个,电影院1个,文化站21个,电影放映队13个。有线电视已联网178个村居,光纤联网线路总长450芯公里,有线电视用户率达46.6%。 成功举办“新春杯”、“建设杯”篮球邀请赛和“三狮杯”乒乓球邀请赛;我县运动员代表福州市参加省13届运动会,荣获14金2银7铜,居福州市县(市)区中等水平,又创历史最好成绩。 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2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个,拥有床位685张。卫生技术人员1095人,其中,执业(理助)医师351人,执业护士201人,其它卫技人员373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 全县年末总人口352447人(公安统计口径),其中男性人口187233人,城镇人口63360人。出生1200人,死亡33人。 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255元,比上年增长24.4%;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568元,增长9.4%;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109元,增长6.9%。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8.2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8.3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