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桓台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9 淄博市桓台县统计局

邮政业发展良好。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495.04万元,比上年增长3%,邮送广告(含代投)260.31万件,特快专递8.72万件,集邮28.85万枚。

六、商业、外贸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9.70亿元,比上年增长18.33%,其中批发业16.61亿元,增长26.49%,零售业33.09亿元,增长16.16%,餐饮业7.90亿元,增长14.33%,住宿业0.33亿元,增长11.16%。

招商引资形势良好。全年实际引进县外资金26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实际利用外资919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2.9%。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6.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出口3.98亿美元,增长28.3%,进口2.83亿美元,增长5.5%。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国税和地税收入合计196930万元,比上年增长32.51%,其中国税完成123933万元,增长32.60%,地税完成72997万元,增长32.36%。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9074万元,比上年增长25.2%;地方财政支出117325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全县两税收入占GDP的比重为9.48%,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4.29%,分别比上年提高1.01个和0.24个百分点。

金融业稳健发展,信贷结构不断优化。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222715万元,较年初增加180144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681807万元,较年初增加83623万元;企业存款余额241639万元,较年初增加56947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346337万元,较年初增加287457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79414万元,较年初增加229512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25129万元,较年初增加82210万元。

八、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围绕建设生态、和谐、人文城市,总投资13亿元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其中,投资4.5亿元对南外环、唐华路南段、工业街西延、高淄路桓台段等11条城乡道路进行改造建设。投资3500万元建设了吴磨、东辛公铁立交。投资5600万元对县文体中心、文体公园配套完善。投资8500万元对居民小区和城区雨污管网提升改造。日供水5万立方米的县净水厂一期工程即将投用。桓台二中新校一期主体工程建成。投资6000万元进行城市绿化提升,新增公共绿地50万平方米。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强化。投资4600万元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成投用,县城生活污水和城郊企业污水得到集中处理。投资7000万元完善县经济开发区污水管网建设,区内企业污水全部进入市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处理。投资2600万元的东猪龙河治理工程全面完工。强化企业污染治理,关闭取缔11家,停产治理29家,限期整顿17家。全县企业用于治污和节能减排的投资达4.8亿元。环境质量趋于好转,二氧化硫、COD、烟尘、粉尘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8%、10%、4.6%和8.2%。金诚、博丰等19家企业被认定为全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实力显著提升。年内共申报上级各类科技计划46项,立项32项,通过申请实施各级科技计划,今年实际到位国家无偿扶持资金3611万元,新争取国家项目经费2140万元,争取政策性科技专项贷款3000万元。承担国家项目达到历年最多、规格最高,获取支持实现历年最大。其中,山东东岳神舟新材料有限公司承担的“燃料电池离子膜”被列入国家863计划,获得国家无偿扶持资金1270万元;山东巨明机械有限公司承担的“玉米联合收获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项目被列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获国家扶持资金110万元,科技专项贷款3000万元。年末,全县拥有1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全年申请中国专利457件,授权专利79件,有6个项目获得市科技进步奖,1项获得市技术发明奖。其中,淄博创尔沃中央空调有限公司“等流速汽-水换热器”顺利通过省级鉴定,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共组织鉴定科技成果7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1项,国内领先水平的5项,国内先进水平的1项。

教育事业再创新绩。年内全县升入大专以上学生3386人,录取率82%,其中本科上线1923人,被清华、北大录取9人。年末,全县有职业中学1处,在校生4478人;普通中学22处,在校生22806人,其中高中3处,在校生8930人;小学49处,在校生30405人;幼儿园109处,在园儿童12370人,6--10周岁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年内放映电影3000余场次。组织各类文化下乡活动70余次,其中新建流动图书站10处,送图书11000册,杂志2000册次,极大的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我县一名选手在省“青歌赛”中获优秀奖,小品《告密》、吕剧音乐剧《任长霞生日奇遇》在市级比赛中分获金奖和银奖。规范、新建文化大院115家,顺利通过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复评。开展新城古城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并加大古城文物保护力度。深入挖掘渔洋文化,创作完成了我县首次以王渔洋文化为主题的吕剧剧本《青花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果。《炉姑的传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初步完成了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公布了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8项。

卫生事业深入开展。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3个,病床1758张,卫生事业总人数221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959人,占总数的88.48%。注册个体行医机构18个。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到93%。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年内举办桓台县第一届运动会,参加人数15895人次,参赛单位687队次,决出669枚金牌。传统项目布局学校45所,参加活动人数62792人。全年全部学生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活动,达标率96%以上。体育升学测试中,全县有12名学生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

十、物价

市场物价呈结构性上涨。受粮食、肉禽及其制品等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4.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9.4%,高出上年5.6个百分点。食品类中肉禽及其制品、蛋类价格涨幅较大,分别上涨21.4%和24.3%。

2007年各类价格指数(%)如下: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4.5

其中:食品 109.4

烟酒及用品 103.4

衣着 99.6

家庭设备及用品 105.1

医疗保健 101.8

交通和通讯工具 100.0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 101.5

居住 105.5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民生进一步得到改善。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88元,比上年增长15.0%;农民人均纯收入7072元,比上年增长14.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508元,增长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