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泰顺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9 温州市泰顺县统计局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县域经济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生态小康县”建设目标,坚持走“生态立县、工业富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的道路,积极统筹城乡发展,全县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运行质量逐步提高,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据初步测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2.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9亿元,同比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8.18亿元,同比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11.51亿元,同比增长14.4%。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13.2∶35.5∶51.3调整为12.4∶36.4∶51.2。全县人均生产总值6450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全县经济总量偏小,综合实力较弱;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落后,发展后劲仍显不足;经济增长方式仍比较粗放,经济增长对投资和资源的依赖程度还比较高;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农民收入增长较缓,城乡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初步计算,全年农业总产值为4.11亿元,同比增长6.2%。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9.95万亩,比上年略有增加。粮食播种面积17.06万亩,总产5.64万吨,同比增长2.9%。蔬菜种植面积8.54万亩,总产6.17万吨,同比增长5.5%。全县茶叶产量1350吨,比上年增长4.2%。

年末全县生猪存栏4.67万头,比上年同期下降5.3%;全年饲养量10.9万头,比上年增长1%。全年山羊存栏3.1万头,比上年同期下降8.3%;饲养量达到6.7万头,比上年增长4.4%。全年肉兔饲养量达到37.3万只,比上年下降3.6%。全年肉类总产量达8421吨,比上年下降1.9%。

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加快。全县共封山育林面积200公顷,迹地更新492公顷。油茶籽产量81吨,竹笋干479吨,板栗694吨,中药材107吨。采伐木材1.42万立方米,毛竹17.49万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势强劲。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4.92亿元,同比增长19.8%。实现工业总产值14.56亿元,同比增长3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59亿元,同比增长38.1%,规模以上企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52.1%。全年实现销售产值13.69亿元,增长29.1%;产销率为93.98%,产销率比上年下降3.24个百分点。

四大支柱产业中,全年发电量6.08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0.3%;竹木制品及玩具业实现产值1.68亿元,增长20.1%;矿产品实现产值1.86亿元,同比下降3.4%;绿色食品实现产值1045万元,比上年增长2.6%。

工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02亿元,同比增长34.6%;产品销售率92.7%,实现利税1.1亿元,同比增长8.5%;总资产贡献率为12.6%,比去年下降0.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9万元/人,比上年提高18.2%;11项经济效益考核综合得分213.17分。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26亿元,同比增长14.5%。全部建筑企业总产值22.89亿元,同比增长23.7%,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9.47亿元,同比增长14.9%,竣工产值16.2亿元。年末全县拥有建筑企业11家,其中二级资质以上企业5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42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6.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全县限额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15亿元,增长26.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2亿元,增长5.4%;从主要行业投资完成情况看,全县第二产业投资2.97亿元,其中能源工业完成投资0.86亿元;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3.77亿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0.51亿元。全县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达3.15亿元,增长17.2%。

五、内外贸易与招商引资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41亿元,同比增长18.9%。从主要行业看,住宿餐饮业零售额0.72亿元,增长18.4%;批零贸易业7.69亿元,增长18.9%。城乡消费品市场均明显趋旺,其中县级零售额增长19.9%,县以下零售额增长17.6%。

对外经济稳步增长。全县外贸出口总额506万美元,同比增长59.6%。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全年内资到位1.46亿元;合同外资300万美元,实际到位100万美元。新引进工业项目11个,总投资额3.5亿元。已投产的7家。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取得新突破。全县完成交通建设4.2亿元。2006年完成通村公路路基改造304.5公里,完成通村公路路面硬化277.3公里。2006年末,全县拥有运输企业16家,共拥有营运货车445辆470吨、营运客车263辆5460座位,开通各类客运线路105条。全县完成客运量343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7330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41.2%和8.2%;完成货运量45.5万吨,货运周转量1820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6.6%和下降22.9%。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电信业务收入13477万元,同比下降1.6%;邮政业务总量996万元,同比增长9.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35万户,新增0.0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2万户,新增1.41万户;年末国际互联网注册用户0.99万户,新增0.1万户。

生态旅游全面推进。2006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3.83万人次,其中接待节庆活动游客6.6万人次,同比增长40.6%;旅游综合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28.8%。建设了岭北村尾、碑排、司前、仙居、罗阳、雪溪、新浦等多处农家乐旅游点。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2.15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比上年增长19.3%;上划中央税收0.65亿元,增长18.1%。在地方税收收入中,营业税收入3818万元,比上年增长21.5%;增值税(25%部分)收入1347万元,增长10.3%;个人所得税(40%部分)收入500万元,增长21.9%;企业所得税(40%部分)收入1101万元,增长42.9%。全年财政总支出6.63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其中教育文化卫生支出1.84亿元,增长19.8%;农林水气象支出0.58亿元,与上年持平;行政管理费支出0.66亿元,增长12.6%。

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加。200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58亿元,增长21%,比年初增加5.31亿元,同比多增2.53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8.38亿元,增长18.8%,比年初增加2.91亿元,同比多增1.3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5.06亿元,增长18.2%,新增贷款2.32亿元,同比多增1.09亿元。从人民币贷款投向看,贷款短期化明显,投入农业增加。短期贷款增长28.3%,同比多增0.6亿元,其中农业贷款增长28.6%,同比多增加0.7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