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苍南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出口1.29亿美元,增长39.0%。贸易顺差达9205万美元。出口额超过300万美元的出口企业达到16家,出口市场不断拓展,主导产品出口保持较高增长。 全年新签协议项目金额6333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024万美元,分别比建县以来前二十四年的总数翻了一番。但外向型经济仍是我县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工业投资17.08亿元,增长26.5%。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单位投资7.32亿元,增长23.6%;城乡个人投资5.39亿元,增长3.6%。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限额以上投资24.8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21亿元,增长5.2%;工业性投资14.53亿元,增长20.8%。基础设施建设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1.09亿元;电力水业投资1.34亿元;交通邮政业投资3.47亿元;电信等信息传输投资0.18亿元。全年新开工项目48个,累计施工项目123个,累计施工房屋面积132.78万平方米,增长18.1%;竣工房屋面积36.12万平方米,增长10.5%。 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44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住宅建设投资2.68亿元,增长36.0%。全年房屋施工面积72.46万平方米,增长81.1%;竣工面积12.7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20.0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4.94亿元。 年内固定资产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新改建公路340.2公里,中小学学生席位450个,其他学校学生席位1650个,医院病床68张,城市道路扩建长度15.4公里,扩建面积30.8万平方米。 重大基础建设项目扎实推进,全县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3个,项目总投资69亿元,开工建设重大项目21个,完成年度投资10.81亿元,投资额、开工率、省重点项目数均创历史新高。 六、交通、通信和电力 交通运输设施进一步完善。年末公路总里程599.2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公里。全县公路通村率100%。年末机动车拥有量17324辆,比上年净增加3298辆,其中私人汽车12599辆,增加2100辆。完成全社会客运量3362万人次,增长24.9%;货运量594万吨,下降17.5%;客货运周转量分别为152857万人公里和189930万吨公里,分别增长0.1%和37.0%。全年沿海港口吞吐量148.1万吨,增长59.1%。 电信企业营业收入80552万元,比上年增长5.1%;邮政业务收入4939万元,增长8.4%。年内新增固定电话用户3.33万户,年末拥有45.53万户;年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51万户。全县固定电话普及率37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41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数80993户,增长8.7%。 电力供需矛盾突出,全县电力系统最高负荷42万千瓦,比上年增加7万千瓦。全年用电量20.82亿千瓦时,增长32.5%,其中工业用电量14.11亿千瓦时,增长34.9%;居民生活用电量4.10亿千瓦时,增长33.6%。 七、财政和金融保险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为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8亿元,增长21.6%。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4亿元,增长10.2%,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3.43亿元,增长9.5%;科技三项费支出0.15亿元,增长3.8%。社会保险、卫生、重点项目建设等重点支出得到了保障。 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7.9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83亿元,增长20.7%,其中居民储蓄余额64.43亿元,增长27.5%;企业存款余额19.77亿元,下降3.0%。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2.8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11亿元,增长6.0%,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2.75亿元,比上年增加4.75亿元,增长26.4%。短期贷款余额中,农业贷款10.47亿元,增长34.9%;工业贷款6.34亿元,增长39.2%;乡镇企业贷款8.35亿元,增长11.8%;私营及个体贷款3.44亿元,下降52.8%。 各类保险机构全年保费收入24933万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981万元,增长12.1%;人身险保费收入16952万元,下降2.0%。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8174元,增长24.7%。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6921万元,增长39.5%;人身险赔款支出1253万元,下降21.4%。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各级财政科学事业费支出1665万元,比上年增长0.7%,科研三项经费投入1451万元,比上年增长3.8%。技术市场成交活跃。全年专利申请数104项,专利授权94项,其中发明10项。全年列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2项,国家新产品1项;列入省创新基金项目1项,省级新产品2项,省、市特派员项目17项;市农业科技项目3项。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至年末分别拥有省级和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各7家。网上技术市场再获丰收,全县共发布技术课题293项,签订网上技术合同40项,合同金额1343万元。 人才资源积累不断增加。年末人事部门直接管理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247人,比上年增加4873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人员6507人,增加2089人,每万人口中人才资源数由上年的117人增加到156人。 素质教育继续深化,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全年投入教育事业费34258万元,比上年增长9.5%。年末拥有各类全日制学校467所,其中普通中学75所、职业中学9所、小学165所、特殊教育2所、幼儿园216所。在校学生24.03万人,占总人口19.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7%,巩固率99.97%;初中入学率99.47%,巩固率99.68%;初中升高中比例达到85%。2005年度高考上线8289人,比上年增加126人,有6004人被各类高校录取,减少182人,高考上线人数连续十二年居全市第一。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全县小学专任教师4915人,其中专科以上学历占66.5%,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普通中学专任教师4926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70.0%。专任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是:普通中学1:17;小学1:22。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新闻出版事业全面繁荣,全县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91千册,比上年增长28.8%;节庆文化活动凸现特色,全年共举办群众文化活动80多场次,各类晚会活动异彩纷呈,营造了浓郁的节庆氛围。文化产品精品跌出,《五谷香》等14个音乐舞蹈节目在省市比赛中摘金夺银。我县业余文学骨干共在《诗刊》、《江南》等全国各类刊物发表小说、散文、诗歌近百篇(首),有六位文艺骨干在国家正式出版社出版了《覆盖》、《孩子的天空》、《窗外有盆花》等个人作品专集六部。文化下乡活动广泛开展。直接向读者送书量达6000多册次,向重点读者赠送报刊30多份。举办了《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思想道德建设》等图片巡回展览20多期次,举办林乃聪儿童诗研讨•朗诵会、全县中小学生征文比赛等活动10多次。2005年影院收入接近80万元,在温州各县(市)级影院中位居前列。全年完成20个行政村的有限电视工程建设,新增用户6000户,全县有限电视行政村通村率达75%,有线电视用户17万户,入户率达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