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永嘉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深入实施“三带两极一目标”战略构想,努力克服要素瓶颈制约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全县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金融信贷质量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较好地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 2004年,全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105.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3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8亿元,下降1.7%、第二产业增加值66.06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34.45亿元,增长12.4%。第一、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3:63.5:31.2调整为4.8:62.6:32.6,第一、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稍有下降,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则有所提升,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向合理化趋势变化。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为11909元,增长10.8%。 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19831元/人,比上年提高13.6%,其中第一产业3147元/人,提高7.3%;第二产业42373元/人,提高6.1%;第三产业16008元/人,提高20.9% 价格水平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9%,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2.7%,工业品出厂价格和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比上年分别上涨3.6%和14.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集群规模不够大,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不多,煤电油紧张状况没有根本改善;原材料、农资等价格涨幅较高,给部分企业和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社会保障任务依然很重;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仍较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有待加强。 二、农业 2004年,全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大政府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努力克服干旱、台风及“禽流感”等自然灾害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不利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农业损失降到了最低。2004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80374万元,现价比上年增长1.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下降5.7%。 农业情况。粮食播种面积继续下降,但减幅趋缓。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0.34万亩,比上年减4.3%,其中粮食面积33.52万亩,比上年减1.48万亩,下降4.2%,粮食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由2003年的66.9%下降到66.6%,降低了0.3个百分点。全年粮食总产量10.4万吨,减0.59万吨,下降5.4%,其中早稻0.56万吨,晚稻6.4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7%和下降8.6%;全年蔬菜播种面积11.3万亩、总产量13.16万吨,分别比上年减少1.0万亩和1.5万吨,茶叶、药材、果用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有所增加。 林业情况。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大力开展绿化造林和生态建设,限制林木采伐量,其中木材、毛竹采伐量分别由2003年的3.03万立方和39万根下降为2004年的2.64万立方和12万根,致使林业产值比上年下降较多。全年共完成零星植树20万株,当年新增育苗面积133亩,迹地更新面积3582亩。林产品比去年有所增长,竹笋干产量达到410吨,比上年增加30吨,板栗645吨,比上年增加18吨。 牧业情况。受“禽流感”疫情影响,家禽饲养损失较重、下降明显,生猪生产结构性波动比较明显,羊、兔稳步发展;畜产品产量略有下降。年末,生猪存栏14.05万头,比上年下降3.3%,家禽存栏120.04万只,下降23.7%;全年生猪出栏18.29万头,家禽出栏319.07万只,比上年分别下降7.6%和15.5%。全年肉类总产量为19365吨,比上年下降7.1%。 渔业情况。受干旱和台风双重影响,水产养殖损失较大,全年渔业水产品总产量2373吨,比上年减产213吨。其中海水养殖4吨,与上年持平;内陆养殖2035吨,比上年减少120吨,下降5.6%,其中稻田养鱼面积9.09万亩,比上年增加0.17万亩,产量1310吨,比上年减少204吨,山塘、水库等养殖面积0.91万亩,比上年略减0.01万亩,产量725吨,比上年增加84吨;内陆捕捞334吨,比上年减少92吨,下降21.6%。产量呈现“一增二减”的态势。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7.53亿元,同比增长38.4%。共实现工业增加值5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3.0%,其中规模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9.95亿元,比上年增长44.3%。2004年全县工业企业经营状况继续好转,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年规模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64.89亿元,同比增长38.56%,利税总额20.54亿元,同比增长43.11%,其中实现利润13.36亿元,同比增长48.6%。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考核综合得分为213.58分,同比提高16.56分,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4.4分,列全市第1位。从各项指标来看,除产品销售率比去年略低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和提高。总资产贡献率为21.37%,同比提高1.79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28.49%,同比提高15.36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为2.81次/年,同比提高0.02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为8.87%,同比提高0.6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2646元/人,同比提高9136元/人。亏损率为0.49%,同比下降1.17个百分点。户均盈利由去年的226万元上升至316万元。企业利润、利税增幅分别高于生产增幅10.2和4.7个百分点;我县支柱产业中服装制品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主要是泵阀制造业)盈利较佳,其利润和利税的增幅分别为:52.7%、50.6%和51.9%、50.6%。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8.83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全县现有建筑企业23家,比上年增加1家,其中二级资质企业有9家。2004年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34.91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本年新签订合同额21.86亿元,比上年增长66.0%。全年共完成建筑业产值19.12亿元,比上年增长9.9%,竣工产值14.62亿元,比上年增长6.2%。施工企业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0.9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4%,房屋竣工面积达到63.14万平方米,竣工房屋价值5.5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533万元,工程结算税金总额604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