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苍南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平安苍南”,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主动顺应国家宏观调控,全力破解经济“紧运行”和要素“硬制约”难题,较好地完成县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稳定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3.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0%。全县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10023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1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63.40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47.21亿元,增长14.0%。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9.8∶53.2∶37.0调整为10.1∶51.5∶38.4。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49.8%,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一年来,扶农促农力度不断加大,效益农业快速发展;工业投入继续增加,项目经济开始显现;整规力度持续加大,产业层次不断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建筑房地产业回暖;财政金融稳定,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教育科技全面进步,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积极推进“平安苍南”建设,努力构造和谐社会;加大扶贫力度,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低、小、散”现象仍然突出;科技创新、竞争能力不强,部分传统行业经营困难;土地、电力、资金要素制约严重,发展环境不尽人意;县乡财政紧张,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突出;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社会事业发展整体落后于经济发展。 二、农业 全面落实“两减免三补贴”扶农惠农政策,关注耕地利用情况,扶持效益农业,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行价)2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9.3%,粮食总产量189657吨,比上年增长17.3%。 粮食生产获得丰收。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735777亩,比上年增长4.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15381亩,比上年增长6.9%。早稻播种面积178606亩,比上年增长12.3%,总产量67402吨,比上年增长40.7%,扭转了自1997年以来早稻播种面积逐年下降的趋势,实现了恢复性增长;晚稻播种面积259665亩,比上年增长7.8%,总产量104140吨,比上年增长7.7%,其中单季稻播种面积70667亩,比上年下降18.9%。甘蔗播种面积4788亩,比上年增长33.0%;药材3588亩,比上年增长52.4%;果用瓜播种面积34453亩,比上年增长6.9%;花卉种植面积349亩,比上年增长58.6%;出售盆栽类园艺2.64万盆,是上年的5.28倍;水果总产量72377吨,比上年增长16.3%。 畜牧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年生猪出栏头数15.03万头,比上年增长3.3%,规模养殖已取代传统家庭散养成为主导方式。克服了禽流感的影响,家禽出栏数14.73万只,比上年增长7.4%。兔出栏数9.50万只,比上年增长17.9%。奶牛存栏数421头,比上年增加51头,牛奶产量1815吨,比上年增长3.5%。肉类总产量14680吨,比上年增长3.8%,禽蛋产量8921吨,比上年增长20.9%。 渔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年实现水产品总产量210977吨,比上年增长2.83%,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75213吨,比上年增长2.73%,海水养殖27789吨,比上年增长6.61%。海水养殖面积为73489亩,比上年增长6.24%。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完成土石方700万立方米,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505万元,全县有效灌溉面积32.9万亩,旱涝保收面积9.5万亩,建设标准农田6.68万亩。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3.5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9308吨,比上年增长5.0%,农村用电量2870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工业总产值252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产值73.05亿元,比上年增长22.9%。规模以上企业不断扩大,企业竞争力不断加强。共有284家规模以上企业,比上年增加28家,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2家,比上年增2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3.44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2.1%。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我县规模以上工业的印刷业、塑料制品业、机械仪表业、纺织业等四大行业分别完成工业产值20.34亿元、15.33亿元、9.12亿元、7.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7%、9.6%、29.6%、1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货值9.82亿元,比上年增长43.3%。出****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2.0%提高到13.7%。从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情况看,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下降,产销率98.41%,比上年增长0.03%;实现利税46734万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实现利润19660万元,比上年下降10.3%。成本费用利润率由上年的3.88%下降到2.93%;列入全省考核的七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指数为117.04,比上年下降8.2%,在全市十一个县(市、区)中得分排位列最后一位,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9.15点。企业两项资金(指产成品存货和应收款帐)共占用20.1亿元,比上年增长26.0%,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63.6%,企业资金紧张问题比较突出。卤制品、奶制品业因整规和提高食品安全卫生生产标准而出现萎缩,再生纺织业因加大褪色整规力度,个体纺织业下降。 建筑业快速发展。建筑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年末有三级以上建筑业资质等级的企业54家,比上年增加9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1.32亿元,增长48.0%。 制造业投资增长迅猛。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制造业投资10.95亿元,比上年增长34.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2%;基础设施投资5.91亿元,增长84.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6%。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额分别为3.41亿元和1.08亿元,分别增长124.1%和254.9%。 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增强。全年非国有投资14.82亿元,比上年增长49.2%,占全社会投资的51.7%。 工业性投资增长迅猛,重点投资项目进展顺利。全年限额以上投资项目105个,施工项目16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75个。全社会工业性投资13.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8%;全县共安排重点工程23个,在建工程13个,累计完成投资5.16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