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苍南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9 温州市苍南县统计局

房地产投资回暖。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69亿元,比上年增长9.1%。新开工面积17.0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12万平方米;销售面积3.20万平方米,预售面积7.02万平方米。另据在地统计原则最新统计,年末各地房开企业在我县开发房地产的计划总投资35.48亿元,自开始建设以来累计完成投资14.80亿元,全年完成投资8.65亿元。房屋施工面积为110.46万平方米,实际房屋竣工面积为15.25万平方米,商品房预售面积38.67万平方米,商品房预售额4.11亿元。

五、国内贸易、旅游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28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县城消费品零售额20.97亿元,增长4.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1.31亿元,增长12.3%。批零贸易业零售额41.47亿元,增长8.9%,餐饮业零售额6.29亿元,增长21.7%。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中,文化办公用品和石油制品类增幅最高,零售额分别增长16.65倍和3.97倍。现代超级市场成为我县城镇居民购买生活日用品的主要去处,我县五大超市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51亿元,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2.9%。

商品交易市场稳步发展。全县共有商品交易市场70个,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8个,超十亿元的市场2个。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75亿元,比上年下降2.9%。

旅游事业持续发展。围绕“中国百姓生活游”旅游主题年活动,抓好景区的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宣传促销、行业管理及风景旅游行业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促进了全县风景旅游工作的发展,全年游客量65万多人次,风景旅游总收入5.6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2%和12.4%。全县有星级宾馆(饭店)4家、景区内宾馆(饭店)10家,床位3290张;有旅行社5家;旅游定点企业2家。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15306.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3.2%,其中出口9146.7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3%,占进出口总值的59.8%,贸易顺差达到2986.6万美元。毛毯、不干胶、塑料制品业等传统行业优势明显,其中毛毯等棉制品出口3882.15万美元,占出口总额42.44%,比上年增长66.6%;不干胶制品出口1999.30万美元,占出口总额21.86%,比上年增长201.0%;编织袋出口930.11万美元,占出口总额10.17%,比上年增长121.2%;礼品行业出口594.96万美元,占出口总额6.50%,比上年增长112.6%。自营出口超300万美元的企业有11家。

利用外资工作取得良好成绩。全县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家,总投资额913.69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425.25万美元,外资实际到位230.18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7.0%和141.0%。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电力

交通运输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748万元,全县交通公路里程599公里,比上年增加23公里,公路网密度47.5公里/百平方公里。完成全社会客货运输量3152万人次和62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2.8%和71.3%;客货周转量分别152734万人公里和138642万吨公里;全年沿海港口吞吐量93.1万吨,比上年增长14.8%。乡村康庄工程建设速度较快,通乡公路硬化18.23公里,通村公路路基路面工程开工830公里,已竣工517公里。

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81228万元,比上年增长27.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0.1万户,新增5.1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1.2万户,新增2.2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29部/百人提高到33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40部/百人,拥有互联网用户7.46万户,比上年增长2.5%。

电力需求增长迅速,电力紧缺问题突出。拉闸限电现象比较严重,全县电力系统最高负荷达35万千瓦。全年用电量15.7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工业用电10.4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7%;居民生活用电3.0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良好。受出口退税、征管关系调整及农业税减免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减缓。全县共实现财政总收入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地方财政收入为4.77亿元,比上年增长8.0%;积极落实各项收支任务,支出安排充分体现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全年财政总支出为85429万元,比上年增长20.7%。

金融机构运行平稳。受宏观调控影响,年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为81.14亿元,比上年下降1.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50.53亿元,比上年下降0.3%;年末企业存款余额20.39亿元,比上年下降2.9%。各项贷款投放增速平稳,年末各项贷款余额68.72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农业贷款分别为4.94亿元、1.72亿元、7.69亿元。全县金融机构现金收支平稳,全年现金收入837.87亿元,现金支出843.8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1%和0.9%,实现现金净回笼0.60亿元,现金回笼势头继续减弱。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7325万元,比上年增长52.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668万元,增长76.1%;人身险保费收入11657万元,增长42.0%。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5374万元,增长154.0%,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2961万元,比上年增长244.4%,人身险赔款支出增长35.0%。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全年地方财政科技拨款1652万元,比上年增长46.4%;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6652万元,比上年增长6.5%。技术市场成交活跃。全年专利申请受理数134项,比上年增长8.1%;全年列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2项;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列入省级各类计划项目17项;列入市级各类计划项目20项;县级68项。网上技术市场喜获丰收,共发布技术难题314项,网上签约技术合同64项,合同金额6969万元,比上年增长75.1%。

人才资源积累不断增加。年末拥有各类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16713人,比上年增长23.7%,其中中级以上职称5966人。每万人口中人才资源数从2003年的110人增加到136人。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年教育事业费30888万元,比上年增长23.4%。有各类学校518所,其中普通中学79所、职业中学9所、小学189所,特殊教育2所,幼儿园289所。在校学生212691人,各类毕业生4727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8%,巩固率99.97%,初中入学率99.47%,初中升高中比例82.01%,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教育信息化步伐加快。全年新增教育装备1181.8万元,学校拥有计算机8086台,多媒体教室148个,理化实验室364个,仪器室354个。现有国家级、省级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各1所,升级“校校通”实验学校3所,市级示范实验学校4所。教学质量逐年提高,高中会考成绩稳步上升,及格率、优秀率居全市前列。2004年度高考全县有8163人上线,有6186人被高校录取,分别比上年增加556人和689人,高考上线录取人数连续十一年居全市第一、连续五年全省第一。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全县小学专任教师4865人,其中专科以上学历占55.1%,比上年提高16.4个百分点;初中专任教师3323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45.0%,比上年提高15.6个百分点;高中专任教师1472人,比上年增加104人,学历合格率达99.86%。专任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是:普通中学1:18;小学1:23。全年共3085人接受各类成人中等学历教育,学历文凭自学考试共报考5964人次、14266科次,930人参加成人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