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乐清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8 温州市乐清市统计局

2007年,乐清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三次跨越”的战略任务,积极抓住宏观调控下的发展机遇,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国民经济实现稳健快速地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继续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为360.9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4.7%,高出温州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72亿元,同比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228.13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工业增加值219.22亿元,同比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120.07亿元,同比增长14.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5:63.2:33.3。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为30355元,首次突破3万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增长13.4%。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上涨4.1%,其中食品类和衣着类分别上涨6.7%和2.0%;家庭设备及用品类和医疗保健类分别上涨1.2%和0.4%。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3%。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市政设施日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文化市场欣欣向荣,计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通过省级“初级阶段生态市”验收,入选“省示范文明城市”申报名单,跨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治安秩序基本稳定。

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有待优化;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的矛盾仍然突出;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

二、农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我市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尽量减轻台风对我市农业的影响,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0.2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0.7%,从内部结构来看,农业呈“农牧增、林渔降”的态势:农业产值7.15亿元,同比增长0.3%;畜牧业产值3.76亿元,比去年增长10.3%;渔业产值8.76亿元,同比增长3.5%;林业产值0.10亿元,同比下降45.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49,增长77.7%。

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下降。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0231公顷,比去年下降3.1%,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6165公顷,比去年下降5.2%。早稻单产创历史新高,达到412公斤/亩,全年实现粮食总产13.92万吨。

我市农业企业品牌建设不断加强。全市评定56家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额达到12.89亿元,其中超亿元的2家。获省著名商标1个,浙江名牌产品1个,38个农产品基地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16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农村专业合作社新增4家,累计工商在册登记166家。

农业投入力度加大。全年农林水事务支出2.35亿元,增长25.6%,水利建设资金8000万元。农业科技推广不断加大,全市建立早中晚稻测土施肥核心示范方1。6万亩,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70%,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8。6万千瓦。

森林资源保护加强。加强营造林绿化工作,全年完成绿化营造林1.41万亩,建设生态公益林16.8万亩,全面推行采伐公示制,并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91%。

畜牧业生产稳定推进,重点加强了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全市畜禽产品产量达14115吨,市场供应稳定。

三、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对GDP的贡献进一步加大。2007年我市工业呈现出一季度增长迟缓、二季度回升,三、四季度快速增长的态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08.7亿元,同比增长24.4%,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6个百分点,成为温州首个工业产值超千亿元的县市。完成工业增加219.22亿元,同比增长16.5%,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63.9%,增幅提高4.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500万元以上企业总产值748.12亿元,同比增长23.8%,增幅高出去年同期0.8个百分点。我市工业经济在运行中出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规模经济支撑作用进一步凸现,全年我市规模以上企业占工业总产值的74.2%,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产值超5000万元的企业有231家,比去年同期增加43家,其中超亿元的企业达119 家,超10亿元以上企业13家,比去年多2家。二是工业经济效益质量明显提高。今年1-12月份我市十一项评价考核指标总得分211.18分,比去年同期提高8.09分,高出温州市平均水平3.86分。实现利润总额为44.46亿,同比增长22.2%,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68%。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实现新产品产值89.7亿元,同比增长49.2%,比上年提高37.5个百分点。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2007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6个,累计27个。获国家免检产品5个(新增1个,累计32个);获浙江名牌产品12(其中新增8个),累计33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7.55亿元,同比增长19.5%。工业性投入因浙能电厂的拉动而保持强劲的增势,全年完成投资额55.71亿元,同比增长40.9%。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210个,累计完成投资80.90亿元,同比增长21.5%,其中3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规模为108.94亿元,同比增长7.6%。

房地产投资继续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全年完成总投资15.11亿元,同比下降了1.9%。但是商品房销售保持旺盛,全年商品房屋销售面积为31.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5%,其中住宅面积为30.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8%。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推进县乡公路的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公路网络。年内三大重点建设项目破难而进,全年完成投资10406万元。加快县乡道改造进度,3个县道拓宽改建项目共完成年度投资4375万元,并对13座危桥进行改造,加大道路养护力度,道路等级不断提高。境内等级公路里程1202公里,其中一级及以上公路111公里,高速公路66公里。

邮政电信业务取得新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13.63亿元,比去年增长11.6%。

旅游事业取得新进展。紧紧围绕建设旅游强市的目标,不断加快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启动了雁荡山景区环境综合整治“一水、二面、三线、四口”工程,荣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优秀单位称号,雁荡山被评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中雁荡山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黄坦硐村入选首批中国景观村落,全年接待旅游人数378.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3%和21.9%。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