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乐清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8 温州市乐清市统计局

2006年是“十一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国家宏观调控对我市经济影响程度有所加深,但是我市市委、市政府锐意进取,克难攻坚,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十一五”发展开创了良好的局面。

一、综合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实力再迈新台阶。据初步推算,2006年乐清市实现生产总值301.4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05年增长14.1%,高出温州市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8亿元,同比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187.73亿元,同比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101.55亿元,同比增长14.5%,三产结构调整为4.0:62.3:33.7。人均GDP达25637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按2006年底汇率折算为3283美元,首次突破3000美元大关,标志着我市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综合实力跃上新平台。

市场物价保持稳定,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9.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0%。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市政设施日臻完善。在获得省文明城市、省科技强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省双拥模范城称号的基础上,又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省体育强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治安秩序基本稳定。

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土地、电力、水资源、人才等要素制约严重,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的矛盾仍然突出;城市防洪、排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

二、农业

农业总体形势有所好转。今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我市积极贯彻落实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8.80亿元,同比增长3.8%,从内部结构来看,农业呈“农渔增、林牧降”的态势:农业产值6.87亿元,同比增长6.9%;渔业产值8.66亿元,同比增长6.0%;林业产值0.18亿元,同比下降18.2%;畜牧业产值2.82亿元,比去年降低7.6%。粮食播种面积40.86万亩,比去年增加3.11万亩,粮食总产量16.71万吨,比去年增加2.99吨;平均亩产409公斤/亩,比去年增加45公斤/亩。2006年我市以农产品质量为抓手,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以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的经营主体建设;全市水稻良种覆盖率年均达到95%以上,建立早晚稻优质高产示范方29个,2006年34家被评为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7.1万千瓦。

加强林政资源的整合。加强营造林工作,全年完成绿化造林15210亩,其中迹地更新12000亩,退耕还林300亩。同时积极完成山林延包和种质资源外出清查工作。

渔业因近海养殖发展势头良好,养殖品种多元化带来产值提高。

畜牧业受禽流感的影响产值减低。

三、工业

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规模企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大。1-12月我市工业总产值797.31亿元,同比增长19.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1个百分点,其中500万元以上企业总产值591.70亿元,同比增长23.0%,增幅高出去年同期3.4个百分点。我市工业经济在运行中出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规模经济支撑作用进一步凸现,2006年我市规模以上企业占工业总产值的74.2%,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188家,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93家,10亿元以上企业11家,分别比去年多了23家、16家和1家。4家企业跨入中国企业500强行列,11家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二是工业企业新产品的加快开发,品牌创建步伐加快。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新产品产值76.31亿元,比去年增长11.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12.9%。同时2006年也是乐清市品牌建设成果最丰的一年。新增中国名牌产品新增4个,累计12个;国家免检产品20个,累计31个;省名牌产品2006年公示12个(复评4个,新增8个),累计25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回暖,今年以来由于受房地产投资宏观调控的影响,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处低迷走势。但随着重点工程项目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工业性投入的加大,进入第四季度后,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回升,改变10月份以前负增长的局面。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79.51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工业性投入完成39.31亿元,同比增长23.4%。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有193个,累计完成投资64.39亿元,同比增长13.20%。

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2006年市区污水处理工程投资7110万,大荆雁荡供水工程投资2990万元,以及其他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都取得新突破,不断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建设步伐加快,城乡公路网络日益完善。2006年交通系统通过干线畅通工程、水运强市工程的建设,着力提高我市交通主骨架;全年完成公路水运建设投资3.27亿元。通过乡村康庄工程、乡道砂石路面改造工程等,使得城乡公路网络日益完善,提前完成“双百”任务(即公路通村率100%、路面硬化率100%)。通过绿色通道工程、养护工程的实施,促使公路养护收效明显,全市好路率达到62.04%,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邮政电信业务取得新发展。2006年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038万元,比去年增长5.8%。电信业务总收入为117211万元,同比增长12.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随着小灵通用户的减少降为52.87万户,而移动电话增加到94.48万户,同比增长44.0%,国际互联网注册用户数13.94万户。

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强化旅游宣传,推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2006年我市紧紧围绕建设旅游强市的工作目标,在内加快景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等工作,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在外通过联合北京电视台等单位主办了“唱响2008,为奥运喝彩—走进乐清旅游圣地”大型文艺演出,在中央台经济频道推出了乐清旅游线路等方式强化旅游宣传,进一步扩大旅游市场。全年接待游客309.82万人次,同比增长47.53%;实现旅游收入19.95亿元,同比增长44.15%,占GDP的6.6%。全市旅游创汇799.99万美元,其中旅游商品创汇1836万元,按年底汇率(人民币对美元7.8087∶1)折算为235.32万美元,占全市旅游创汇29.4%。同时我市还被命名为“浙江省十大旅游休闲城市”。

六、对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繁荣昌盛,增速创新高。2006市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25亿元,同比增长18.7%,高出温州市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增速创“十五”以来历史新高。其中批零贸易业零售额69.86亿元,同比增长20.1%;住宿餐饮业12.39亿元,比去年增长11.4%。随着乡镇连锁超市和村庄放心店在31个乡镇的全面铺开,促使城乡市场实现同步增长,全年城市消费品总额20.15亿元,同比增长19.8%,农村消费品总额62.10亿元,同比增长18.4%,同时全市拥有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市场达13家,共实现商品市场成交额76.54亿元,同比增长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