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乐清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8 温州市乐清市统计局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努力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总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各行各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亿元,比上年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110.1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65.5亿元,增长14.8%。

产业结构有所调整。200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5.9∶59.0∶35.1,其中第一产业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4个百分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较快。

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6%。

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市政设施日臻完善,环境卫生有所改善,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治安基本稳定。

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整体素质不强,产业技术层次不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二是农业科技、信息产前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跟不上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实际需要,出现了农民农产品卖难和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三是部分企业受资金、人才、市场无序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后劲不足。四是土地、环境等问题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工业园区建设要防止出现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等问题,避免导致土地紧缺而利用效率不高。五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欠发达乡镇发展后劲不足,贫困农民增收能力弱。六是城市规划水平不高,城乡建设档次偏低,城市化滞后。七是外来人口管理难度增大,劳资纠纷日益突出,社会治安、安全生产不容乐观。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不利于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农业

效益农业稳步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步伐加快。一年来,我市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农业生产呈现“减粮、扩经”的趋势。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8.74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农业产值5.48亿元,增长0.6%;林业产值0.17亿元,增长18.3%;牧业产值2.37亿元,增长66.8%;渔业产值10.73亿元,下降1.3%。粮食播种面积44.72万亩,比上年减少3.98万亩;粮食总产量17.25万吨,比上年减少2.08万吨;平均亩产385.5公斤,比上年减产11.9公斤。粮田适度规模经营稳步发展,全市经营1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大户2266户,面积12.03万亩,占全市水田总面积的38.9%,其中经营百亩以上的有351户,面积6.60万亩,经营百亩以上的大户数居全省各县(市)首位。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全年引进推广新式联合收割机26台(套),机械收获面积25.44万亩,机耕面积47.24万亩,机械植保作业面积61.74万亩,农田机械灌溉作业面积203万亩,农机运输13755万吨公里。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25.92万千瓦,农村用电量58846万千瓦小时,化肥使用量(折纯)1582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0%、5.2%、-5.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8亿元,投劳908万工,完成土石方896万方,建成、修复水利工程160处,新建加固防洪堤21公里,围垦滩涂0.53万亩,疏浚河道52公里,清淤105万立方米。改造中低产田0.66万亩,新增改善灌溉面积5.39万亩,新增蓄水能力35万立方米,修复水毁工程128处,建成骨干水利工程21处。

林业生产有所发展。在抓好林业综合开发的同时,加强了绿化工作。全年共造林更新16123亩,其中退耕还林1200亩,人工造林5088亩;封山育(护)林32万亩。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参加人数达50万人次,植树168万株。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基本保证了肉、禽、蛋、奶等畜产品的供应。

渔业生产有所发展。围绕建设“海上乐清”的战略目标,狠抓结构调整,发展效益渔业,渔业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海淡水养殖面积达17.04万亩,总产量9.0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4%和0.3%。其中,海水产品产量8.49万吨,下降0.4%;淡水产品产量0.52万吨,增长11.3%。

三、工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规模企业迅速崛起。2002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10.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国有及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企业)完成产值193.27亿元,增长20.6%;500万元以下工业企业及全部个体工业共完成产值217.21亿元,增长11.7%。特别是规模工业发展尤为迅速,企业数不断增多,2002年全市规模企业数由上年的474家增加到568家,年产值超1000万元企业368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64家,亿元以上企业28家。

依靠科技进步,工业经济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据对全市568家独立核算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统计,全年共实现利税23.03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实现利润13.21亿元,增长20.4%。列入全市考核的11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191.3分,比上年提高4.4分,其中总资产贡献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新产品产值率等指标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此外,通过开展为重点骨干企业服务活动,认真实施科教兴市、质量立市、名牌兴业战略,全市已逐步形成一批优势产品、优势企业和优势行业。全年企业技术改造新立项195项,计划总投资25.7亿元,其中温州市级以上项目59项,计划总投资14.1亿元;完成技改财务数9.1亿元,同比增长35.1%。全市已拥有2个中国驰名商标,11个省级著名商标,14个温州市知名商标,29个乐清市级名牌商标。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2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投资结构逐渐优化,能源、交通、供水、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房地产投资呈较快增长态势。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12亿元(含甬台温高速公路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95个,累计完成投资18.11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更是今年投资的亮点,特别是随着我市中心区一些大型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将明显拉动我市房地产业的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5.05亿元,增长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