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瑞安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浙江省瑞安市统计局 2003年,全市人民在中共瑞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克服非典疫情、供电紧张和高温干旱等不利因素,国民经济在较高的增长平台上继续攀升,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实现了供给和需求、速度和效益、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顺利完成年初确定的预期调控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增长质量明显提高。据初步统计,全年完成瑞安市生产总值19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增幅创近六年来的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亿元,比上年下降6.0%;第二产业增加值1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72.8亿元,比上年增长14.6%。产业结构加速提升,第一产业占比稳步下降,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7:57.5∶37.8。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00美元,达到17158元,比上年增长13.2%。 市场物价平稳回升,有力刺激经济发展。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2.3,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5.3(上年价格指数为100)。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0.6%,居住类价格上升4.7%,衣着类上升6.3%,医疗保健类上升8.4%,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3%。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就业结构不断改善。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63.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8.6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3.2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1.5万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13.6%,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52.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33.9%。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上年下降4.3个百分点,实现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领域的转移,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734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比较效益明显偏低;工业结构不尽理想,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同质性、低水平恶性竞争问题比较突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内部结构层次偏低;土地、能源和区域水资源等要素供给能力不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后劲;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比较突出。 二、农业 农业产业化步伐稳步推进。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8万亩,总产量13.7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21.7%、16.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6.3万亩,产值5.1亿元,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99亿元,比上年下降10%。绿色农业取得新突破,潘瑞源牌辣酱、岩松牌五香干等3个农产品获绿色食品称号,金谷山牌白银豆、上绿牌无籽西瓜、马屿潘山牌杨梅等12个农产品获省绿色农产品称号,申报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8个,总面积24790亩。农业品牌战略进一步实施,获中国马蹄笋之乡称号,参加浙江省农博会,6种农产品获金奖,1种农产品获银奖,11种农产品获优质奖。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年新组建20个专业合作社,累计达33个,社员1000多户,连结生产基地8万多亩,发展农业龙头企业8家,累计达66家。 绿化造林和林业管理进一步加强。继续实施生态公益林工程、高标准平原绿化工程、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全年完成人工造林9100亩,迹地更新1000亩,低产林补植改造1000亩,封山育林30万亩,四旁植树20万株。全年林木采伐量1169立方米,森林病虫害防治率97.6%,火灾受害率0.76‰,控制在省定指标1‰以内。 畜牧业有所下降。全年畜牧业实现总产值1.6亿元,比上年下降3.7%。年末生猪存栏数7.14万头,家禽存栏数96万羽,全年肉类产量1.2万吨,牛奶产量5029吨,禽蛋产量5233吨。畜牧业规模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年新建规模化畜牧场58个,规模化饲养生猪和家禽存栏分别占全市的75%和86%。 渔业生产略有下降。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1.35万吨,总产量7.29亿元,比上年下降5.3%。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0.55万吨,比上年减少16.25%;海水养殖产量5112吨,比上年增长2.87%,淡水养殖产量2810吨,比上年增长2.0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积极实施"质量立市,品牌兴业"战略,加大对优势行业的扶持力度,全市工业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370.9亿元,比上年增长16.3%(末剔除价格因素),增幅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97.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1%,成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力引擎。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势强劲,经济效益继续攀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83.78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增幅比全部工业高9.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9.5%,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173.16亿元,创利税总额15.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2%、26.9%;企业规模明显扩大,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2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产值2858万元,比上年增加470万元;工业产销率达95.4%,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考评得186.6分,高于温州市的平均水平。 重点行业发展较快,产业集群优势日益突出。随着市委市政府关于扶持重点行业发展政策的实施,重点行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机械电子、汽摩配和高分子材料总产值达96.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2.5%,其中机械电子行业总产值37.67亿元,汽摩配行业总产值34.81亿元,高分子材料行业总产值24.0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36%和25.1%,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 科技创新力度继续加大,品牌战略取得新突破。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企业要求科技进步的积极性高涨,全年认定瑞安市高新技术企业7家、温州市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1家,全年高新技术产值达43亿元,比上年增长30%;获国家重点新产品1项,省级新产品35项;全年专利授权量409件,比上年增长22.1%,其中发明专利43件、实用新型专利155件、外观设计专利211件。新获省级著名商标4只,累计达到13只;新获温州市级知名商标11只,累计达到17只。 建筑业健康发展,竞争力不断提高。围绕温州大都市南翼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我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为我市建筑业发展提供良好机会,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本市四级资质以上建筑企业52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3.71亿元,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42.1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85.31万平方米。建筑工程质量有所提高,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100%。 四、固定资产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