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榆树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6 长春市榆树市统计局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榆树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构建和谐榆树为载体,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扩张经济总量为重点,以中等生态食品经济城建设和小康建设为目标,深入实施“五大战略”战略,加快实施“一线四点”战略,大力推进“一二三四五”工程,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综  合

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286368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3433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7% ;第二产业增加值229665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0.6%;第三产业增加值613270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9.6%。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 年的46.6 :22 :31.4调整到34.5:17.9:47.6。

2006年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中,我市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59位、吉林省5个入选县市第2位。

农 业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突出抓好百万亩农机示范田工程,实施标准粮田项目,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业效益。根据工业发展需求,加快建设专用粮、优质粮生产基地,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原料,使农业成为工业生产的“第一车间”。全市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识的产品达到19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发展到14家。

2006年,全市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继续实施“一免三补”政策。市政府向农户发放“粮食直补”资金1.68亿元,良种补贴1900万元,农机装备补贴179万元。2006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2375000吨,比上年增加28200吨,增长1.2%,我市连续三年获得了 “全国十大粮食生产标兵”的荣誉称号。农业总产值实现769123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增加值实现443433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7%,其中:牧业总产值实现330737万元,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园艺特产和蔬菜总面积发展到4万公顷,产值达24亿元,比上年增收20%。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577元,比上年增长8.7%,真正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牧业生产稳定发展,畜禽质量明显提高。到2006年末,全市三元杂交猪占猪群比重的85%,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三元杂交牛占牛群结构的75%,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良种禽占80%,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在长春市第六届中国长春农业食品国际博览会上,我市选送参展的八大系列、十个展位、23个品种,由于展品新、质量优、品种纯,展品深受客户欢迎。在这届农博会上,我市参展的动物被授予第六届长春农博会“神农杯”动物大赛优良畜禽称号,并获得了奖杯和证书。新建各类牧业小区78个。牧业小区的兴建加快了牧业生产由分散饲养到集约化经营、由粗放式饲养向科学化、规范化经营的养殖模式的转变。我市的牧业养殖小区已达到“四通”、“八有”、“一规范”,初步实现了标准统一、管理科学、技术优良、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养殖模式。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全市有各类经济组织280个,其中:专业合作社76个、专业协会98个、股份公司(社)18个、其他组织88个。全市农村经纪人队伍有3000多人,现有会员人数45150人,带动农户85337户,占农户总数的31.8%。

工业和建筑业

2006年,我市深入实施企业退出国有政策,企业改制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工业企业效益明显好转,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全市工业企业户数发展到7494户,比上年增长29.6%,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604257万元,比上年增长27.1%,增加值实现148902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7.2% ,产品销售收入实现567124万元,比上年增长 24.7% ,利润总额实现35409万元,比上年增长6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 46户,总产值实现153575万元,比上年增长26.6% ,增加值实现51965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2%,产品销售收入实现146.32万元,同比增长34.9%,实现利润711万元,同比下降17.4个百分点,实缴税金7193万元,比上年增长22.5%。

2006年,建筑业发展速度加快。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实现80763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 。全年施工房屋面积103.3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68.7万平方米,其中:施工住宅面积19.1万平方米,竣工住宅面积19.1万平方米。

民营经济

2006年,全市民营企业户数发展到 49621户,比上年增长9%,从业人员达到197502人,同比增长9.8%,民营经济总产值实现1631513万元,比上年增长41%,利润总额实现93602万元,比上年增长56.75%,实交税金13774万元,比上年增长34.799%,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652604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6%。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7%。

固定资产投资

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投资拉动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2006年,全市共引进内资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引进外资22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57687元,比上年增长 43.1% ,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36261万元,同比增长45.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36337万元,比上年增长 266.4%。

交通运输及邮电业

交通运输环境继续改善,道路运输承载能力显著增强。2006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3.445亿元。投资7500万元,完成了榆陶公路8.87公里路面建设工程;投资1.6亿元,完成了榆江线榆树至天德段前期准备工作、工程招投标和征地拆迁工作;配合铁路设计部门进行了外业堪测,争取铁道部、沈阳铁路局的支持,完成了可研评审和工程立项;完成了科铁线榆树段绿化工程;投资1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325公里,“村村通”已达385个,占行政村总数的99%。

2006年,邮电业务总量达到26859万元,比上年增长29.6% ,本地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75064户,同比增长13.1%。其中:农村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32774 户,其中:住宅用户131404户;市内电话用户达到42290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达到35033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550000 户,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11654户,同比增长66.5%。

国内贸易

在国家积极消费政策的引导下,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消费观念转变,消费水平不断提升。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26886万元,比上年增长8.9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292606万元,同比增长5.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4280万元,同比增长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