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九台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优越的区位优势,广阔的发展空间。 九台市地处长白山余脉,松辽平原腹地。位于东经125°25′—126°30′,北纬43°51′—44°32′之间,居松辽平原东南边缘与长白山脉过渡的台地。清朝初年是皇家围猎之场,九台之地名源出自柳条边第九烽火台,1932年建县,1988年撤县变市。全市幅员面积3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万公顷,是幅员面积的51.6%。全市下辖13个建制镇、2个民族乡、3个街道办事处,政府下管34个科局。2005年末全市总户数258014户,总人口826148人。全市有汉、满、回、朝、蒙古、壮、瑶、苗、彝、藏、土家、赫哲、锡伯、水等13个民族。 九台位于吉林、长春两大城市之间,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市区东距风景秀丽的吉林市76公里,西离工业文化城市长春市49公里,是连接两大城市的路桥。从区位特点看,九台市位于国内最主要的工业带,也是城市经济最集中的地带,属于那种容易发生经济高速度增长现象的超级城市区,具有商品集散的优越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长吉两市的外延扩张和一体化发展格局的确立,将对九台发展与发达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九台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并开采的有原煤、钠基膨润土、珍珠岩、石灰石、萤石、沸石、石英石、白银、黄金和天然矿泉水等26种之多。原煤主要分布在东湖和营城,储量在亿吨以上,可持续开采百余年以上。九台的珍珠岩为优良矿种,产地有九处,储藏量在5300万吨以上。沸石储量在2652万吨以上。纳基澎润土储量在1364万吨以上,现在大规模开采其土质可与驰名世界的美国怀俄明型粘土媲美。饮马河两岸的地下矿泉水资源丰富,其水质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九台的农业资源非常丰富,16万公顷良田土质肥沃,是国家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盛产玉米、水稻、高粱、大豆、谷子等粮豆作物,每年的产量都在百万吨以上。九台还是各种杂粮杂豆的高产区域,闻名中外的中国北方芸豆之乡就在九台的版图之内。 这里的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河水流域比较发达,境内有第二松花江、饮马河雾开河、沐石河等大小河流30多条。大型水库一座、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16座,总水域面积11.7万亩,总蓄水量8.17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3016千瓦,已开发1600千瓦。年均降水20.3亿立方米。 九台市森林覆盖率20.6%。现有天然及人工林93万亩,经济林77000亩。九台的森林植被良好,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丰富,全市各山各岭有各种野生经济植物106科400余种,其中药材就有223种,如桔梗、刺五加、生麻、人参、细辛、防风、五味子、红花、双花、枸杞子等。山菜山珍20多种,,有蕨菜、猫爪子、山芹菜、山辣椒、榛磨、松磨、白磨、黄花菜、木耳、银耳等。还有落叶桦、胡枝子、蔓蒲、乌拉草等工副业原料25种。每年可收购的野生植物多达70多种。野生动物和各类飞禽有狐狸、山兔、豹猫、山鸡、沙鸡、鹌鹑等26种。鱼类有14科50多种,并生长着蚌虾、龟等各种水产品。 九台又是个水果和苗木花卉之乡。享誉国内外的吉红123苹果、九台晚李、大山楂、南国梨、香水梨等水果每年盛产4500万斤以上。苗木花卉种类繁多,远销全国各地达16个省区之多,主要品种有云杉、冷衫、紫杉、桧柏、沙地柏、女贞、京桃、天女木兰、花秋、各种榆杨柳槐、红黄玫瑰多达70多个品种。苗木面积已有32500亩之多,光苗木花卉的产值每年就有6亿元之多。 九台拥有一江三河(松花江、饮马河、沐石河、雾开河),一脉四峰(大黑山脉、四楞山峰、马大山峰、马达砬子峰、八台岭峰),县级名胜古迹21处。已开发的风景秀丽的卡伦湖渡假村已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开发示范区,每年都吸引着省内外游客。还有石头口门水库和松花江江心岛等风景区也即将成为新的观光旅游度假胜地。 九台市区划面积90.4平方公里。建成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市内铺设自来水管线180公里,日供水能力达到2万吨,供水普及率达到100%。通讯事业逐渐发达,有邮政、电信、移动通讯、无线寻呼机构各一个,全市邮政线路3000公里,城乡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到10万门,城乡程控电话已开通7万门。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84所,校舍总面积50万平方米,砖瓦程度为100%。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著名大专院校纷纷落户九台,在卡伦湖等地设立了分校分院,开展各种形式的办学,形成了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位一体的先进教学模式和培养人才的摇篮。 九台人才资源充盈,人才市场体系健全,本地可利用劳动力20万人,同时吸引着长春、吉林两市大批高素质、高知识、高层次人才在这里汇聚。全市有医疗卫生单位64个,医疗房舍面积8万平方米。全市有电视台、广播电台、有线电视台各一座,覆盖率达100%。 二、与时俱进的经济发展速度。 2005年九台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300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3662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486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6447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0.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5.6%。 农业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我市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农业生产提速发展,农村经济稳步俱进,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奔小康步伐明显加快。2005年我市虽然灾情不断,但粮食总产仍然达到944924吨,仅比去年下降了8.4%。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92657万元,同比增长了0.19%。其中种植业实现产值138255万元;林业实现产值1914万元;牧业实现产值147566万元;渔业实现产值2737万元。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上,全市共落实订单农业10万公顷,占播种面积的62.5%,在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上积极发展生猪、肉牛、大鹅等畜牧业和瓜菜、苗木、花卉、林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不断扩大生产基地的建设规模,提高生产能力。在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上,进一步扩大了名、优、特、新的蔬菜、胡萝卜、芸豆、晒烟等一批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天景系列食品和田野泉大豆酱已成为国家名牌产品。2005年我市完成植树造林541公顷,经济林占很大的比重。 工业方面:我市在工业立市、项目拉动、产业升级、富市裕民的思路指引下,全市把招商引资摆在头一位,倾全市之力招商引资。2005年全市完成招商引资内资金额111210万元,同比增长了30.8%;引进外资金额2630万美元,同比增长31.3%。名列长春地区榜首。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户数已增至50户,比上年增长了85.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8.28亿元,同比增长了5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