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双阳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6 长春市双阳区统计局

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战略,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使我区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实现了双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    合

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亿元,增长9.0%;第二产业增加值17.3亿元,增长24.2%;第三产业增加值22.3亿元,增长17.4%。人均生产总值13098元,增长18.1%。 “十五”期间,我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8%。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6.4:34.2:39.4调整到2005年的20.2:34.9:44.9。非农产业比重提高了6.2个百分点。2005年,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9%;第二产业贡献率为44.7%;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4.4%。

图1   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情况

财政收支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1.9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830万元,增长18.2%。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36998万元,比上年增长27.2%。

积极的就业政策效应继续显现。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186747人,比上年末增长18.3%。城镇创造就业岗位4350个。城镇新增就业4206人,在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498人。年末尚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750人,登记失业率为3.6%。全区有79599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基础比较薄弱,产品竞争能力较差;经济总量不大,对全区有直接拉动作用的规模企业少,地方财力不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不高;农村发展基础依然薄弱,确保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城镇部分居民和职工生活困难;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任重道远。

农    业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全区农业取得良好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2005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515701吨,比上年增长3.0%,其中玉米产量396076吨,增产14.7%,单产达到每公顷9113公斤,增长2.9%。

图2 “十五”时期粮食产量与增长速度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年末大牲畜存栏数为203641头,比上年增长4.5%。其中牛199223头,比上年增长5.5%。

鹿业养殖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年末鹿存栏数141539只,比上年增长12.9%,鹿发展只数连续六年保持二位数增长。

牛出栏161878头,比上年增长2.7%;生猪出栏345923头,下降11.4%;家禽出栏446.1万只,下降3.8%。肉类总产量64363吨,比上年下降12.8%;禽蛋产量38847吨,增长1.0%;牛奶产量463吨,增长48.9%;鹿茸产量66049公斤,增长6.5%。

表1: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指   标单位2005年比上年 增长%

粮食总产量吨5157013.0

蔬菜总产量吨1215094.8

肉类总产量吨64363-12.8

禽蛋总产量吨388471.0

鹿茸产量公斤660496.5

牛奶总产量吨46348.9

水产品总产量吨210059.1

出栏生猪头345923-11.4

出栏家禽万只446.1-3.8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43478千瓦,比上年增长6.2%;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均有增加,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63台,比上年增长20.1%;农用运输车1820辆,比上年增长23.0%;机电井2564眼,与上年持平。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机电排灌面积分别达到15630公顷和10380公顷;农村用电量达到4913.3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9%。

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发展水平。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口径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35.3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完成增加值1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8%。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含亚泰水泥)28户,完成产值10.6亿元,比上年增长8.4%,完成增加值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

全年生产原煤832626吨,增长6.0%;水泥产量417万吨,增长1.2%。啤酒122851吨,下降5.3%。矿泉水8400吨,增长8.5%。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102.8%,比上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全年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6048万元,比上年减少6055万元,下降50.0%。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8亿元,比上年增长65.2%。四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亿元。建筑施工面积9.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8.3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8亿元,比上年增加14.2亿元,增长123.0%,增幅比上年提升了110.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1.8亿元。从各产业投资完成情况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3亿元,增长66.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4亿元,增长185.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2.1亿元,增长87.5%。全年新增固定资产21.3亿元。

图3 “十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与增长速度

全区计划总投资在亿元以上的2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8.5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比重达到32.9%,对全区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9.9%。

民间投资增量大,增势强。全年完成民间投资22.9亿元,比上年增长379.1%。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8.5%

“十五”期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65.1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的1.9倍,年均增长27.0%。

贸      易

在通讯、住房、汽车、旅游等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和假日经济效应的带动下,全区消费需求持续旺盛,消费品市场十分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0660万元,比上年增长12.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