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平山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3)

2010-02-05 石家庄市平山县统计局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07年全县完成财政收入143392万元,(其中包括基金收入2734万元)比上年增长65.5%,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12.9%,比上年增加2.8个百分点。 其中县级地方预算收入完成46841万元,比上年增长67.6%。在全部财政收入中:国税完成106999万元,比上年增长61.2%;地税完成22932万元,比上年增长63.5%;财政正常收入13461万元,比上年增长105.8%。全县财政总支出109901万元,比上年增长55.7%。其中:用于农林水事业支出12735万元,比上年增长46.2%;用于教育事业费支出19783万元,比上年增长45.4%;用于医疗卫生事业支出3888万元,比上年增长25.7%;用于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292万元,比上年增长61.2%。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65301万元,比年初增长19.1 %。其中:国有银行存款余额369952万元,比年初增长16.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42021万元,比年初增长13.3%。其中:国有银行贷款余额138198万元,比年初增长10.4%。货币投放233万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17592万元,比年初增长16.7 %,其中:城镇居民储蓄余额262460万元、乡村居民储蓄余额155132万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1.7 %和9.3%。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财产保险开设险种15个,全年保费收入17380万元,处理赔案893件,赔款6486万元,赔付率37.3%。

人寿保险目前开设险种66个,投保人数15725人,全年保费收入5577万元,处理赔案901件,赔款110万元,赔付率49.0% 。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工作把服务三农、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特色产业作为主要任务,年内引进县外科技人才316人,培训农民10.8万人次。接受咨询群众1000人次,解决技术难题300多个。发放科普图书3000册,明白纸2万份。申报专利31项, 研制开发工业新产品8项,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80项。

教育事业:强化素质教育,多渠道办学,扩大招生规模。全县共有各类学校231所。其中:高中5所、初中30所、小学189所、民办学校5所、中等职业教育2所。在校学生66218人。其中:高中生9589人、初中生20351人、小学生32003人、中等职业教育4275人。教师4813人。今年高考本一上线46人,本二上线173人,艺术、体育、对口本科上线173人,专科以上上线人数294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生入学率100%,高中入学率80.0%。

卫生事业在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预防控制重大疾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医院管理、卫生执法监督、行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卫生基础设施得到加强。今年投资152万元,为13个乡镇卫生院配置医疗器械157台(件)。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3个,其中县级医院7个,乡卫生院16个,床位1281张,卫生技术人员1098人,执业医师499人。其中主任、副主任医师 29人、主治医师、护师、中西药师等中级职称人275人。村办集体卫生室632个。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进展。2007年全县参合农民363780人,参合率达92.88%。收缴农民个人参合基金363.8万元,中央、省、县财政拨付资金1455万元,全县共筹集资金1818.9万元,全县参合农民就诊122468人次,共发生医疗费用5224万元,补偿1748.6万元。另外我县在全国率先实行大额医疗保险制度,县政府拿出109万元,与人寿保险部门签定了保险协议,填补了新农合制度大病空白,使新农合制度更加科学完善。目前全县共有18名参合农民符合申请赔付条件,已赔付12名,共赔付32.35万元。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全县共有电视转播台(站)5个,卫星地面接收站198座,有线电视用户30000户,比上年增10000户,电视收视率达99.7%。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县图书馆藏书14.5万册。年内举办了春节文化活动、彩色周末、老干部、离退休职工文艺演出活动、梆子剧团巡回演出等文化活动。活跃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十、城建、环保、公共设施

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县城整体形象提升。年内重点建设工程:一是完成北循环路勘察设计、测量放线工作;二是冶河旧桥新建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三是路网建设工程。今年先后对柏坡东路、平光南路延长段进行了全面硬化,硬化面积80万平方米。四是完成了以冶河明珠为重点的旧城改造的规划设计、拆迁安置房正在加紧建设。五是投资50多万元对县城大街小港进行了高标准建设,提高了街道硬化、净化、亮化水平。六是投资3415万元,在冶河公园西侧安装了大型音乐碰喷泉,其中水面面积30万平方米,绿地面积47500平方米,成为县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七是投资220万元对迎宾路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化、美化、亮化升级改造,使迎宾路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县城的一个亮点。八是集中供热工程。今年投资280万元对桥东、桥西两个供热站进行扩建,新增供热面积21万平方米,目前全县供热面积达181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达到87%,大大提高了县城居民的生活质量。

环境保护事业:环境保护重点狠抓了环境保护治理和环境综合治理,以改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为根本目标,加强环境执法监管。首先对钢铁、化工、发电等重点排污大户通过实施工业废水、废气与粉尘治理升级改造工程,实现了污染物排放量的进一步消减。其次是加强煤炭管制,推广优质低硫煤。狠抓秸杆禁烧工作,使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县城供水工程:现有水井19眼,供水面积8.1平方公里,供水管道总长度42公里,年供水总量330万吨。用水人口达8万多人。

十一、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据农村和城镇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42元,比上年增248元,增长9.8%;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321元,比上年增316元,增长15.8%;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080元,恩格尔系数为46.5%。比上年增1.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彩电95台、黑白电视4台、洗衣机66台、冰箱(柜)24台、摩托车68辆、固定电话49部、移动电话78部、影碟机28台、照像机4架。微波炉5台、热水器6台,自行车128辆、汽车(生活)1辆。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36元,比上年增2058元,增长22.9%;人均消费性支出5995元,比上年减148元,减少2.4%;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608元,比上年增24.3%,恩格尔系数为26.8%。比上年增5.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142台(其中接入有线电视机114台)、电冰箱(柜)86台、洗衣机104台、空调72台、组合音响30台、照像机 16架、摩托车52辆、助力车6辆、家用汽车4辆、健身器材10套、固定电话86部。移动电话148部、家用电脑30台、微波炉20台、淋浴热水器60台、接入互联网移动电话20部、接入互联网计算机14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