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正定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2-05 石家庄市正定县统计局

2006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县第“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正定的总体目标,抓既定部署,抓突出问题,抓关键环节,把各项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强力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全县年初确定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较好,呈现出增速加快、质量提高、后劲增强、协调并进的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全县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6.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3.3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1.3亿元,增长12.2%。

宏观调控成效明显,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从实际出发,坚持积极有为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立足发展实际和基础优势,强化机遇意识,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0.0:46.6:33.4调整为18.29:47.43:34.28。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1.71%。

二、农业

全县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两减免,三补贴”等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和丰收。2006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4.46亿元,比上年增长4.66%,其中农业产值13.14亿元,增长4.24%,牧业产值21.03亿元,增长4.9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50元,比上年增长5.2%。

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84.26万亩,较上年增长0.65%,棉花与果用瓜播种面积分别为10331亩和14250亩,蔬菜播种面积12.38万亩,比上年增加8.73%,产量83.6万吨,同比增长10.6%。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0.80万亩、粮食总产量30.65万吨,与上年持平。

畜牧业快速增长。2006年末,全县奶牛存栏5.0万头,家禽存栏2336.7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5.37%和2.2%,全年肉类、禽蛋和牛奶产量分别达到9.55万吨、12.08万吨和6.3万吨,分别增长4.6%、5.75%和10.1%。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1%。

林业、渔业保持较好发展势头。年末实有人工造林面积8330公顷;全年水产品产量2500吨。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型经济销售额达到48.5亿元,龙头企业发展到8家,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8.4%,增长0.9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2006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43.14万千瓦。各类农业机械拥有量普遍提高,农用运输车33242辆,大中型拖拉机1713台,农用水泵14171台,联合收割机879台。

全县农村用电量13619万千瓦时,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44434吨,农药使用量469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

全县工业企业增加值3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0.0亿元,增长23.3%。工业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98.31%,比去年提高了0.01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持续攀升。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01378.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0%,其中实现利润80171.1万元,比上年增长17.9%。

2006年全县主要工业品产量普遍提高,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印染、饲料、纺织、人造板等一些重点行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如下表),对全县经济的快速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全县建筑业稳步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6年底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3亿元,比上年增长2.4%。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全县结合实际,科学谋划投资项目,调整投资方向,加大投资力度,积极组织实施了一批兴县立县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取得了新突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2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95亿元,增长20.3%。在城镇投资中,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4亿元,所占比重为51.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2.95亿元,同比增长57.9%,所占比重为48.1%,比上年有较大提高。其中:交通仓储业4.1亿元,同比增长4.0倍,批发零售业4.2亿元,增长1.24倍。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亿元,比上年增加3.9个亿元,增长15.1%。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县城实现零售额19.3亿元,农村实现10.4亿元,分别比去年增加2.6亿元和1.3亿元,增长15.3%和14.5%。各行业均保持较快增长,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7.6亿元,增长15.2%,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55亿元,增长13.2%。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全年组织新改扩建较大的市场和商贸设施项目12个,总投资17800万元。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市场60个,其中商品交易市场52个,年交易额达52.8亿元。在商品市场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达6个,交易总额总计38.8亿元;沿107国道商品市场达到23个,占全县商品市场总个数的44%,交易额占到全部的70%,沿107国道市场走廊初步形成。

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发展迅速,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全县机动车辆大幅度增长,全县年末在册的机动车共有11.43万辆。其中,大中型货运汽车0.6万辆,小型汽车2.4万辆,各类摩托车8.43万辆。年末实有各种运输车辆23360辆,比上年增长34.6%,其中货运汽车13200辆,客车10160辆,分别增长16.6%和77.1%。全县公路通车里程677.65公里,其中村道达到242.45公里。

邮电通信业保持较快发展。2006年全县邮政业务总量完成2713.8万元;全年共发送函件95.39万件,特快专递5.3万件,订销报纸543.7万份;全年平均吸储余额达到78636.2万元,比上年增长33.4%。网通公司全年业务总量达到4036.25万元,固定电话用户达到85690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7885户,乡村电话用户57805户;“小灵通”无线市话通信用户达到27830户。国际互联网ADSL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8514户,比上年增长23.0%。全县移动通讯营业收入达到10260.7万元,用户数达到14.1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3.3%和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