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鹿泉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2010-02-05 石家庄市鹿泉市统计局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信息化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果。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18696万元,比上年增长11.9%。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92050门。固定和移动电话总用户数273098户,其中固定电话98098部,小灵通22437部,移动电话在网用户17.5万户。固定及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74.1部,比上年增加7.9部。年末有互联网业务用户21625户,比上年增加61.8%。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趋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68408万元,比上年增长16 % 。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9928万元,增长2.1%;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16792万元,增长16.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9515万元,增长20.2%。集贸市场18个,市场成交额7.5亿元 。

旅游业加速发展。围绕“省会西花园”建设和西部山前区开发,拓展旅游思路。开展了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石家庄动物园、抱犊寨、封龙山、龙泉寺等景区功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更加配套。国防游乐园、易乐地生态欢乐世界等旅游项目进展顺利。乡村游、“紫藤葡萄”等旅游特色产品不断涌现。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17亿元。各景区共接待游客21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2%。

七、民营经济和对外经济

民营经济贡献率快速提高。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13.9亿元,增长17.2% ,占全市生产总值的到73.2%,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实缴税金62723万元,增长28.3% ,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62.5%。年末个体工商户11592 户,私营企业1160户。民营经济从业人员10.2万人。

对外经济发展良好。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83.7万美元,增长4.9%。进出口自营权企业48家,完成进出口总额12935万美元,同口径增长4.2%。其中出口10197万美元,增长9.7%;进口2738万美元,减少12.7%。在统三资企业14家,完成产值88148万元,实现利润3413万元。

八、城市建设和市政公用事业

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区容貌明显改观。槐安路西延、山前大道等道路顺利通车,城市道路长度达到74公里。中心区拆迁工程稳步推进。投资3400万元的海山公园顺利开园。年末园林绿地面积380.74公顷,公共绿地面积233.12公顷,建成区绿地覆盖率36.03%。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8万吨/天,城区自来水供水量668万吨,供水管网总长度36.65公里,排水管道长度44.97公里。新增供热面积7.26万平方米,市区内供热总面积达到161.96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74%。全年销售液化气450吨,城市液化气普及率100% 。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有较大增长,运行机制不断创新。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00238万元,总量突破十亿元大关,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9.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3093万元,同口径增长45.4% 。财政支出67369万元(不含基金),增长22.8% 。其中市本级支出44253万元,乡级支出23116万元。全部支出中,农业支出5281万元,增长了1.4倍;教育支出20147万元,增长52.9% ;医疗卫生支出3718万元,增长14.4%。全市8201人次在校学生享受“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免除贫困生教科书费用44.15万元。全年基金收入6407万元,增长29.7%。

金融信贷运行良好。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56353万元,增长13.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03573万元,增长10.7% 。各项贷款余额424832万元,增长15.2% ;全年共发放农业贷款153592万元,增长2.7%。担保业务良性发展,全年担保金额5000万元。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年完成保费收入11075万元,增长21.4%,其中财产保险2355万元,人身保险8335万元,意外伤害保险385万元。全年赔款、给付支出2164万元,增长28.8%,其中财产保险赔付1568万元,人身保险给付382万元,意外伤害保险赔付214万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有8个课题列入石家庄科技计划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报石家庄市科技进步奖3项。引进新技术、新产品8项。全年R&D经费支出400万元,当年申请专利32件,授权25件,其中发明专利10件,全市专利拥有量276件。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100%,高中阶段学生入学率87.6%,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5%。教育投入继续加大,一中新校区二期工程、标准化学校建设等完投资成5059万元。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了免费教育。全市共有普通中学23所(其中初中18所),在校学生26381名,专任教师1911名;小学71所,在校学生23985名,专任教师1796名;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增加到7所,职普比例达到1:1,在校学生8371名,专任教师302名。

十一、文化、广播、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全年共组织以文化下乡、彩色周末等文艺演出13场次。开展了“周末红色电影”放映活动。投资1886万元的宣传文化中心投入使用。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80千册,图书电子阅览室正式开放。

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100%,电视“村村通”全面达标。

医疗卫生体系更加完善。市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二期工程投入使用,标准化卫生院创建进展顺利。年末共有卫生机构260个,等级医院9所,医院、卫生院床位1140张,医院、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320人。疫情监测网络进一步健全,全年累计完成常规免疫接种7.9万人次。

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工程。举办迎奥运健步走、羽毛球赛、象棋联赛等活动16项次。

十二、人口与就业

年末人口368621人,总户数111260户;其中农业人口319593人、88582户;非农业人口49028人、22678户。年内共出生人口3991人,人口出生率10.83‰;死亡人口 2265人,人口死亡率6.14 ‰ ;人口自然增长率4.69‰ 。

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市及市以上单位从业人员23957人,在岗职工年末人数23801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16258元,增长23.9% 。全年新增就业岗位7258个,城镇新就业2010人,78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178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8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5% 。

十三、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

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57元,增长15.6% ;人均消费支出7412元,增长20.2% ;恩格尔系数33.5%,上升6.2个百分点 。农民人均纯收入6460元,增长10.1%;人均消费支出3403元,增长4.4%;恩格尔系数36.9 %,下降1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