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桥东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07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华北商埠核心区、社区建设示范区、人居环境先进区”建设,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人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 一、综合 全区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1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0.4亿元,同比下降37.7%;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1.14亿元,同比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9.46亿元,同比增长17.97%。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0.66:34.65:64.69。 二、农业 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加快城郊农村城市化进程为重点,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郊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按现行价) 7925万元,同比下降38.75%。全年粮食产量2591吨,蔬菜产量16865吨,水果产量3160吨,肉、蛋、奶产量分别是1980吨、2060吨、475吨。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向68户养殖户发放能繁母猪补贴45700元;发放种粮补贴406896元;圆满完成了“三夏”“三秋”工作,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三、工业 进一步加大对双环汽车、三环集团、永通化工、晓进机械等重点企业的扶持服务力度,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扩大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我区与石家庄铁道学院科技合作计划已经启动, 10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政府搭台,企院合作”局面开始形成。汽车、冶金装备、医药、化工等主导产业持续发展,双环集团经过多年努力,开发46项专利产品,并进入国家汽车工业目录,双环汽车荣获全国发明博览会金奖;三环集团平山铸造分厂一期工程已完成征地,冶金机械产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加大,经济效益明显提升;永通化工等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2007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45116.9万元,同比增长14.6%。其中:市属工业企业完成96602.9万元,同比下降11.7%,区属工业企业完成248514万元,同比增长29.5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 101934.9万元, 同比增长7.76%。其中:市属工业企业完成24235.9万元,同比下降7.84%,区属工业企业完成77699万元,同比增长22.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 21014.5万元,同比增长9.68%。其中,市属工业企业完成-1465.1万元;区属工业企业完成22479.6万元,同比增长38.5%。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项目建设 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动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我区安排建设项目43个,其中商贸项目10项,住宅项目17项,基础设施项目6项,工业项目10项。已有乐模大厦、槐安路酒店等15个项目完工;休门改造D区、义堂改造等13个项目完成主体或部分主体,天滋花苑东区、东三教北区改造等5个项目正在拆迁或完成拆迁。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亿元,同比增长24.28%,其中,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亿元,同比增长17%。 五、国内贸易 商贸服务业迈上新台阶,大力推进商贸服务设施建设 ,新源发市场二期等一大批商贸设施投入使用,全年新增商业面积20万平方米。以华北鞋城、槐中西路瓷砖市场、华夏灯具城、佳农市场为重点的各专业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市场档次得到提升,对全区经济发展的贡献逐步提高,全年市场成交额达到360.5亿元,同比增长9%。全面开展南三条市场环境卫生、消防安全、交通秩序等综合整治活动,创建了华北箱包城、东方文化商品市场等5家专业化示范商城,南三条市场品牌化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2007年,南三条市场被评为全国工业品综合市场第二名,市场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南三条市场成交额为306.94亿元,同比增长13.26%……楼宇经济发展初见成效,全区新增公司企业1834家。2007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8亿元,同比增长18.7%。 六、对外经济 围绕“优化投资环境,扩大引资规模,调整外资结构,提高开放水平”的总体目标,结合我区实际,大胆探索招商引资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使我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引进市外资金10.5亿元,同比增长2.94%;实际利用外资2123.7万美元,同比增长240.9%;完成贸易出口额26338万美元,同比增长25.39%。 七、财政 按照“做精、做细、做实”的总体要求,努力完成增收补缺口、节支保平衡、争补减压力、改革促发展的总目标。全年完成财政收入 147124万元,同比增长22.56%;其中,中央级财政收入完成63136万元, 同比增长20.86%;省级财政收入完成13897万元, 同比增长17.9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0091万元,同比增长25.11%。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4.12%。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全年财政支出51014万元,同比增长28.2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3531万元,同比增长32.04%。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坚持“科技兴区”战略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使全区科技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全年组织开发新产品、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专利产品实施共 18项,实现新增产值15.67亿元,利税2.53亿元。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科技三费投入350万元。科普宣传丰富多彩,举办了“4.26保护知识产权周”、“5.19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活动周”、“7.28构建地震安全和谐城乡,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活动周”等大型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咨询群众3000余人次。编辑《桥东科技》5期,发行4万份。积极实施专利项目,全年共实施专利项目6项,新增产值12.54万元,实现利税2.1亿元。 坚持“科教兴区,教育强区”的战略目标,把发展教育纳入到“三区”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不断加快教育强区的建设步伐。深入开展“校园行为文化主题年”活动,素质教育水平稳步提升,中高考再创佳绩。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完成了桃园小学等 6所小学的整体改造和整合,建成20中综合艺术楼,重点扶持名校建设,23中被评为省级示范性高中,7中成为省级 职业高中示范性学校。全面保障外来务工经商子女入学,我区的主要做法得到国家、省、市肯定,《光明日报》先后两次大篇幅进行报道。2007年,全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 44 所,中小学在校学生38555 人,其中,小学 30所, 1 所特教学校,在校小学生20589 人,毕业生4229人,小学升学率100%,学龄儿童入学率保持了100%。;中学10 所,初中在校学生 9494 人,毕业生2560人;职业高中在校生388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 3772人,毕业生1208人,初中升学率为100%;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 8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