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巴彦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巴彦县统计局 2004年是加快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一年,全县人民紧紧依靠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按照年初确立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推进改革,扩大开放,突出大项目牵动战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深入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快粮牧主辅换位,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夯实经济基础,扩大招商引资,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发挥县域经济的特色优势,使全县经济总量稳步增加,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经济总量稳步增加,运行质量有所提高 据初步测算,200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7亿元,同比增长17.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4亿元,同比增长l4.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5亿元,同比增长14.9%。产业结构有了新的调整和变化,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畜牧业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粮牧主辅换位日趋明显。全年财政总收入剔除减免农业税因素后完成8591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同比增长1O.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476万元,同比增长14.6%。全县财政总支出完成40855万元,同比增长30.2%,其中县本级预算支出29888万元。财政收入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6%。 二、第一产业增速较快,粮食产量显著提高,畜牧业增势强劲 2004年按照省对农业税“一免两补”的政策,全县减免农业税7705万元,发放粮食直补资金4246万元,全县农民直接从新政策中受益1.2亿元。新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形成了以优质玉米、高油大豆、绿色水稻为主,蔬菜瓜果等其它经济作物为辅的农业产业格局。粮食产量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总产量实现llO.1万吨,同比增长28.7万吨,增幅35.3%,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96690公顷,比去年增播23176公顷,增幅13.4%。全年第一产业实现总产值38.2亿元,同比增长15.8%,实现增加值24.7亿元,同比增幅17.3%。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7%,拉动全县经济增长8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实现增加值12.0亿元,同比增长l4.O%,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50%,拉动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畜牧业实现增加值11.O亿元,同比增幅2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9%,拉动全县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成为第一产业和全县经济的主要拉动力。全年各种畜禽肉产量11.7万吨,同比增长12.8%,年末大牲畜存栏1O万头,同比增长6.1%,全年生猪出栏102万头,同比增长工5%,年末生猪存栏61.5万头,同比增幅l6.4%。 三、工业生产增速快,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力 2004年我县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契机,依托资源优势,围绕优势产业,加大招商弓I资力度,调整优化布局,努力提升工业化水平。全年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38.5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工业增加值11.5亿元,同比增长15.4%,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1.5%,是除畜牧业之外的第二个经济增长拉动力,拉动全县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7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9.8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额进一步增加 2004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进一步增加,全年累计完成7.4亿元,同比增长38.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7亿元,同比增长22.1%,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2亿元,同比增长2l8.6%,城乡私人建房投资1.3亿元,同比下降54.3%,其它房地产投资1.2亿元。 五、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4年末全县户籍人口达到7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5万人,城镇人口13.5万人。全年农业人均纯收入达到3l65元,同比增加24.8%,增幅创历史新高。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58元,同比增长1O.0%,城镇居民食品类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30.8%,为建设富庶、和谐的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