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五常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2010-02-05 哈尔滨市五常市统计局

二、工业

工业企业改制工作进一步深化,工业生产在改革调整中保持增长。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645844万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5436万元,比上年增长13.6%;销售收入24.1%;实现利税15305万元,增长26.5%;利润6203万元,增长24.1%。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74257万元,增长18.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减%

纱     吨          876          211.7

棉布     万米          830          -25.0

水泥    万吨          803          26.1

白酒      吨           917          -52.4

塑料制品  吨          337          -4.1

中成药   吨        1472.2        17.1

三、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607万元,比上年增长21.1%。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完成56576万元,牛家工业区建设稳步增长,先后有哈尔滨格悦技术开发公司和哈尔滨启源生物有限公司入住园区。投资17600万元改造亚臣路,工程进展顺利。

在政府新区的带动下,先后有6家单位在政府新建办公楼和住宅楼,使五常城市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运输和邮电业

运输、邮电业稳步发展。全市拥有公路货运运输车1330辆,总吨位3578吨,完成货物运输量224万吨,比上年下降1.4%,完成货物周转量22366万吨公里;全市拥有旅客运输车2695辆,总座位21400位,完成客运量294万人次,完成客运周转量24860万人公里。

全年邮政、电讯业务总量达12114万元, 函件31.1万件,特快传递4.3万件,增长10.3%;长途电话384万次,下降57.4%;电报155份,下降18%;报刊发行347.3万份,下降3.5%;小灵通45859户,移动电话用户9.96万户;市内电话43074户,农村电话用户112946户。

五、商业和物价

商品销售平稳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406万元,比上年增长10.1%。

各种经济类型中,个体私营商业发展迅猛,国有商业和集体商业发展平稳。在消费品零售额中,国有经济零售额21478万元,比上年增长4.3%;集体经济零售额11084万元,增长5.3%;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200844万元,增长11.1%。

各类商品销售中,吃的商品零售额95139万元,穿的商品零售额56760万元,用的商品零售额56773万元,燃料的商品零售额24734万元,在全部零售额中所占比重分别为40.8%、24.3%、24.3%和10.6%。

市场价格上升,物价水平高于上年。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年上升9.4%,居民消费价格上升12.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升8.8%。各类价格比上年上涨幅度(%)如下: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2.36

其中:粮食              17.3

烟酒及用品        -0.3

衣着              12.6

医疗保健          16.7

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9.4

其中:食品类            17.6

饮料、烟酒       -1.0

服装、鞋帽类      18.0

纺织品质          -0.8

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5.8

日用品             -1.6

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8.8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市财税部门积极扩大财源,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努力实现预算平衡。全年财政总收入30057万元,财政支出53359万元。

金融业稳步发展。年末银行存款余额389081万元,增长17.3%;各项贷款余额277389万元,减少7.5%;储蓄存款余额340502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全年银行现金收入1600885万元,增长19%;现金支出1554757万元,增长20%,收支相抵净投放43278万元货币。

保险事业发展平稳。全年共完成保费收入7122万元,理赔支付1631万元,其中,财产险完成保费收入1126万元,理赔支付846万元。

社会保险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已有197户企业的18887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有211个事业单位的6243人参加了机关事业社会养老保险。

七、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项,其 中,创新基金项目1项。

全市共有普通中学41所,在校学生46577人;小学362所,在校学生57867人;幼儿园51所,在园10780人;2004年全市高考升入大学本科1252人,升入大学专科716人。

全市共有文化管理机构1个,文化馆(站)12个,音像娱乐场所57处。电视转播台35座,发射机功率4038千瓦,卫星地面接收站102座,电视覆盖率达100%,24个乡镇全部实现了有线收视,入网户达3.8万户。

全市各种卫生机构发展到35个,拥有病床940张,专业技术人员742人。农村卫生所251个,从医人员1303人,全市个体诊所43个,医生136人。

八、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人口(市公安局提供)967684人,人口出生率8.4‰,人口死亡率3.5‰,人口自然增长率4.9‰。

全部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076元,全部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7271元;全部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4001元,全部在岗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542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