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道里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2-05 哈尔滨市道里区统计局

2002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市委“立足现有、挖掘潜能,追逐应有、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实施“三部”发展战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以招商引资和发展税源经济为重点,以聚精会神抓经济、开拓创新谋发展、执政为民建小康的实际行动,抢抓机遇、勇于创新、转变职能、优化环境、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据统计,全年实现区属国内生产总值(GDP)488060万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44400万元,增长9.9%;第二产业217640万元,增长17.2%;第三产业226020元,增长18.7%。经济结构由上年的9.6:44.6:45.8调整为9.1:44.6:46.3,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6%、44.6%、49.8%。社会总产值1696703万元,增长14.5%;销售收入2120005万元,增长12.1%;利润总额79934万元,增长10.2%;税金总额59190万元,增长12.9%。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2年全区完成财政收入36878万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工商税收完成21635万元,增长35.9%。财政支出47320万元,增长9.6%,其中:教育事业费所占比重较大,支出为19135万元,增长30.5%;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为2350万元,增幅较大,为53.1%。

农业

农村经济稳定增长。今年我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4493万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农业产值28690万元,比上年增长5.5%,农业总收入70053万元,比上年增长9.4%。

实现林业产值183万元,增长45.2%;完成造林面积33.3公顷,下降58.3%,育苗面积33.3公顷,下降9.2%。实现畜牧业产值43219万元,增长8.6%;大牲畜存栏23297头,增长24.6%;生猪存栏58938头,增长8.9%;家禽存栏278.6万只,增长8.7%。实现渔业产值2401万元,下降1.6%,水产品产量1900吨,下降2.6%;养殖水面1127公顷,与上年持平。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总投资2900万元,新建永久性菜窖5.1万平方米,新建日光节能温室90栋,累计达890栋;新建大棚150亩,累计达4237亩。新打机电井13眼,小口井120眼。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区拥有各类拖拉机1994台,各种农具690台,农用运输车3379辆,农用汽车805辆,载重汽车658辆,农机总动力10.3万千瓦。

工业

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83606万元,比上年增长17.2%;完成工业总产值945158万元,增长11.9%,其中:原工业局系统完成工业总产值52082万元,增长15.7%;街企系统完成502267万元,增长12.9%;乡企系统完成383726万元,增长13.1%。实现销售收入861772万元,比上年增长12.0%;实现利润38965万元,增长11.1%。全区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3960万元,增长6.6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6925万元,下降41.3%;集体企业51373元,下降9.2%;股份制企业17097万元,增长83.3%。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200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5880万元,比上年增长5.5%,实现利税总额13959万元,比上年增长3.3倍。实现产销率为96.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为3.4%,资产负债率75.9%,流动资金周转率为1.37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85%,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3734元/人。

建筑业

全年全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8170万元,下降12.1%;利润3153万元,增长1.2%。其中:原建委系统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0580万元,利润615万元,分别下降43.8%、57.9%。全年在建工程94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46万平方米,其中大东建筑公司和远东建筑公司施工的河松小区2栋17层等工程分别获“沈、长、哈”三市观摩工程。

国内、外贸易

商品销售有所下降。全年实现商饮服销售收入855398万元,利润27726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5%、14.2%。其中:原商委系统完成商饮服销售收入127575万元,利润303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0%、11.4%。

个体私营经济在规范中提高。全区现有个体私营业户13724户,从业人员37364人,注册资金13584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0%、4.2%、57.2%。其中个体市场户数为11439户,比上年增长4.2%;私营企业户数为2285户,增幅为31.5%。注册资金百万元以上私营企业346户,注册资金千万元以上私营企业36户,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3倍和3.0倍。个体市场业户完成总产值为52730万元,同比增长16.2%;完成销售收入为349816万元,同比增长25.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303294万元,同比增长26.2%。私营企业完成总产值为47816万元,同比增长41.5%;完成销售收入为130283万元,同比增长43.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86089万元,同比增长38.9%。

对外贸易形势好转。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39750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进口14154万元,出口25596万元,进出口相抵,顺差11442万元,比上年增加5605万元。实际利用外资额620万元,比上年增长14.8%。

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为进一步完善我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精塑东部、提升中部、改善西部”的建设思路,全年完成道路维修改造综合整治工程271条街路,总工程量142876平方米,工作量1100万元;加大了绿化工作力度,植树12.5万株,植行道树74条街,共5361株,实现了当年戴冠栽植,当年成荫;新建绿地5块,新建居民绿化庭院26个,新增绿化面积11.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26.6%;彩化面积26525平方米。建成了十大广场和十处社区休闲广场,创建市级达标(景观)庭院354个,铺装、改造安国、建国、高谊、经纬街等街路103条、89万平方米。

环境保护水平有所提高。加强了烟尘、污水、废气、噪音污染的综合治理,环保投资指数1.57%,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76.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9.98%,工业废气处理率80.25%。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投入成效显著。全年累计科技投入7000万元,实施省(部)、市、区级科技项目15项,重点技术改造11项;开发新产品50项,新增产值20800万元,创利税2400万元;农业先进技术覆盖率达到98%,全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3%,比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

教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2年全区在校学生数为80436人,比上年减少3189人。招生数为17962人,减少1946人,其中:高中招生3816人,增加1248人;职业高中招生1214人,减少77人;初中招生7627人,减少2855人;小学招生5305人,减少262人。全区适龄儿童34394人,减少2706人,入学率达到百分之百。加大教育投资1.4亿元,启动了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的国内先进、省内一流的第14中学示范高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