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垦总局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3)

2010-02-05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统计局

八、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全垦区有50万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7.5万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社会统筹;全年养老金发放总额7.02亿元,发放率71.8%;已有14.4万人实行社会化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全垦区有6.7万名下岗职工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托管。2000年底,已有4.5万名下岗职工离开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其中实现再就业的2.5万人。

农业风险互助事业规模逐步扩大,社会效益明显。目前,垦区农业风险互助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互助范围已由当初的种植业发展到种植、养殖、农机具、温室大棚、森林火灾及特种经济作物等十多个领域。全年收取互助金1.05亿元,预计赔付1亿元。工作重点已由“救、赔”转变为“防、救、赔”,每年减少损失在亿元左右,对平抑自然灾害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风险互助工作已成为垦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成绩,环境保护意识明显提高,环境污染状况进一步改善,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00年,垦区完成了国家“一控双达标”的工作任务,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1995年的水平上,企业实现达标排放的目标。全年垦区环境污染治理投入1775.7万元,其中,治理废水项目12个,投资1081.2万元,治理废气项目13个,投资694.5万元。实现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废水排放总量较上年下降8.3%,废水处理率增加0.04%;废水排放达标率增加7.2%;化学需氧量排放降低19.9%;废气处理率增加0.01%;烟尘排放总量下降0.006%。

2000年,经国家批准,总局将生态示范区建设从上年的十个试点农场扩大到全垦区,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较上年增加2.5%。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成绩显著,人口继续低速增长。2000年,垦区人口出生率为6.82‰,比上年下降0.3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2‰,比上年下降1.08个千分点。年末,垦区总人口为157.5万人,比年初减少5899万人。

农场职工生活继续改善,收入水平保持增长。2000年末,垦区从业人员70.7万人,全年从业人员劳动报酬39.6亿元,比上年增长1.8%;年末全部在岗职工43.4万人,比上年减少3.1万人,职工工资总额24.8亿元,下降3.1%;职工平均工资为5593元,比上年增长4.3%。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333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4.8%。年末,垦区农场职工家庭耐用消费品数量显著增加,平均每百户拥有彩电98.9台、洗衣机75.2台、电冰箱24.8台、摩托车37.2辆,分别比上年增长10.5%、11.2%、6.9%和8.8%。

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2000年,继续实施小城镇带动战略,全年城镇新建住房44万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已达到1313万平方米,人均17.1平方米,砖瓦化率达99%;新增住宅供热面积45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已达650万平方米;城镇新建自来水给水管线10公里,自来水普及率达98%;人均绿地面积18平方米,城镇高标准道路已达169公里,城区排水管网达261.7公里。

建三江分局被国家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宝泉岭分局被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洪河农场、普阳农场等一批小城镇被省政府誉为我省小城镇建设的典范,城乡差别逐步缩小。

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2000年,垦区加快居民住宅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步伐,全年用于职工住宅的投资达2.4亿元,住宅面积净增加31.5万平方米。垦区人均住房面积达14.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平方米。

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加,2000年末已达65.5亿元,比上年增加9.1亿元,人均储蓄额4168元,比上年增长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