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垦总局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3)
通信事业继续加快发展。年末农垦通信拥有通信线路26272公里,比上年增加946公里。其中,光缆线路总长度13253公里,增加1070公里,市话电缆总长度11395公里,增加17公里,微波线路总长度1629波道公里,减少143公里。总局至各局场共开通电路14.14万路,交换机总容量47.2万线,比上年增加0.4万线。垦区固定电话达到42.6万部,比上年增长2.1%,户均电话普及率达到71.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宽带用户达到7.7万户,比上年增加2.5万户,增长48.5%。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发展。全年垦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农场及农场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7亿元,增长16.1%;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75.7亿元,增长13.8%,餐饮业零售额11.7亿元,增长12.5%;食品类商品零售额36.1亿元,增长20.7%,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40.7%。 对外贸易和引资合作实现历史性突破。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7亿美元大关,达到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自营出口总额0.7亿美元。创新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外贸运行质量,精心培育和发展“北大荒”等品牌,北大荒牛业和完达山乳业荣膺2008-2009年度全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呈现前所未有的好势头,全年实际利用国内外资金3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合同利用外资到位额0.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3%。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新成效。在俄罗斯、菲律宾、朝鲜、阿联酋、美国、巴西、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实施农业和资源类开发项目36个,在境外租种土地67.8万亩,实现经济效益8000万元。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消费需求和出口发生巨大变化,垦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的3.5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88.8亿元,增长了24.4倍,年均增长11.4%;全年实现出口总额4.2 亿美元,比1979年增长了26.5倍,年均增长12.1%。 七、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 科技事业扎实推进。2008年垦区科技事业以“集成创新、加速转化、服务产业、支撑领先”为指导工作方针,加强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的科研投入力度,扶持龙头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完善科技创新和推进体系,为垦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垦区现有专业科研院所19个,年内开展的研发推广项目171个,比上年增加44个。全年投入科技攻关、开发和推广等总局以上项目经费达到2542万元,其中获得国家、省项目经费1362万元。共有17项科技成果通过总局级以上鉴定。评审出总局级科技进步奖24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5项。年内,共有4个分局承担农业部三项科技入户示范项目,经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技术产品11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垦区各级积极筹措资金,着力改善百姓子女就学条件和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的工作,加强了职工贫困生的救助工作,继续在宝泉岭分局高中举办“宏志班”,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发展。分局办高中体制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继续向分局集中,高中学校减少到18 所,全面完成了高中布局调整任务。垦区现有独立普通小学7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0所、普通中学76所,普通小学在校生为10.6万人,普通中学在校生为12.1万人。当年高考普本分数线以上的有2606人,比去年增加75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垦区共录取新生9854人,比去年增加611 人,创历史新高。高等和中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现有普通高等院校4所,中等职业学校8所,在校生分别为2.67万人和 0.54万人,比上年分别增长0.8%和28.6%。 卫生医疗保健和防疫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垦区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2601个,其中综合医院116所,专科医院 1所,疗养院1 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2个,卫生监督所104个,妇幼保健院89所。卫生技术人员1076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124人,注册护士3560人。拥有住院床位和观察床位9069张。当年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共18种,比全省少7种,报告发病率为158.19/10万,比全省发病率低46.2%。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五苗”接种率达到98%以上,均高于省和国家的规定水平。 文化艺术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年末垦区共有博物馆5个,图书馆(室)587个,俱乐部(文化站)167个,文化广场245个。现有一报四刊,《农垦日报》全年总印数为1612.7万份,比上年增长4.6%;杂志4种,全年总印数7.8万册。专业艺术表演273场次。2008年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159个,其中分局支中心3个;文化下乡工作成效显著,为243个管理区购置了图书,为120个管理区各配备了文化娱乐音响一套,为北大荒文工团和9个分局各购置了1台流动文化车。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0周年和转业官兵开发建设北大荒50周年,垦区举办各类的展览40余个,展出各类艺术作品3000余幅(个),其中北大荒博物馆举办专题展览4个;拍摄并制作完成了宣传垦区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电视专题片《历久弥新北大荒》。作为北大荒文化杰出代表,二九○农场荒娃少儿版画、八五三农场北大荒版画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广播电视电影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垦区共有109个广播电视台(站),有线电视光缆16159公里,有线电视用户24.76万户。年内,全部实现节目采编播设备的数字化更新,三个电视节目频道全天24小时贯通播出。全年共采播新闻2500条,开办专栏节目360期、播出专题片64部。为精办频道,进一步提高宣传和收视效果,对农业频道自办节目进行了改版,新增《科技空间》等6档节目,使自办节目数由原来的5个增加到11个。全面完成320个“村村通”工程建设,使14445户偏远场队居民看到了有线电视节目。组建27个数字电影放映队,规划了815个电影放映点,共巡回放映电影2200场次,初步解决了基层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 体育事业广泛深入开展。年末垦区拥有体育场馆149个,1全年组织各类体育运动会及体育比赛386次,有14.1万人参加了各种类型的体育运动项目。继续加大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力度,在全垦区共建设了健身苑9个,城市健身路径工程23个,农村健身路径工程24个,轮滑场地2个,省级农民健身工程5个。 八、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8年,垦区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达到100%,“五险”统筹层次逐步提高。参加企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员为44.2万人,25.2万名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全部按时足额发放,退休人员调整待遇补发工资及时落实到位。全年累计发放养老金29亿元,其中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27.4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69.7万人,全年基本医疗保险费支出5亿元。参加失业保险人员43.3万人,全年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员2.4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4055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员41.8万人,享受工伤待遇人数3293人,全年工伤保险待遇支出1875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员41.3万人,享受生育保险待遇5337人次,全年生育保险待遇支出1032万元。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充分体现了职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保,解除了企事业单位的事务负担,维护了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