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宁乡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5 长沙市宁乡县统计局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县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1.04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总产值16.02亿元,增长20.03%;实现利润1.36亿元,增长51.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7.56万平方米,增长11.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26.79万平方米,增长25.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46.28亿元,比上年增长39.1%。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0.57亿元,增长46.4%。在城镇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7.92亿元,下降18.5%。施工项目547个,建成投产项目290个,分别增长38.5%和10.3%。

工业投资增长加快。全县城镇工业投资58.34亿元,比上年增长55.0%,加快37.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48.34亿元,增长131.0%;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9.9%,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原材料工业投资3.16亿元,增长48.1%;装备制造业投资17.95亿元,增长30.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0.4亿元,增长41.4%。

基础建设力度增强。全县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投资65.52亿元,比上年增长51.1%。其中,电力交通、环境管理、公共设施管理投资分别增长4.6%、2.7倍和7.8倍。年末乡村公路通车里程达3255.68公里,其中年内新增551.35公里。

房地产开发增长加快。房地产开发投资1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加快8.6个百分点。商品房竣工面积63.4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1.6%,加快23个百分点。商品房屋销售面积50.7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7.2%,加快32.1个百分点。其中,商品房期房销售面积28.46万平方米,增长47.9%。商品房屋空置面积8.12万平方米。

招商引资稳步推进。全年新引进规模项目310个,到位县域外资金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当年合同利用外资1.58亿美元,增长72.7%,实际利用外资0.83亿美元,增长31.7%。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89亿元,比上年增长16.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0%。分地域看,县城消费品零售额29.98亿元,增长17.8%,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3.5%;县以下零售额38.91亿元,增长14.6%,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6.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2.18亿元,增长15.9%;餐饮业6.21亿元,增长17.2%;其他行业0.5亿元,增长15.2%。

旅游规模不断扩大。以“创强”为契机,重点建设了沩山风景名胜区、灰汤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两个特色旅游景区。全县拥有4A景区1个、3A景区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配置得到完善,中国旅游强县创建成功。旅游开发全面提速,旅游人气加速上升,经济社会效益逐步提高。全年旅游总收入16.25亿元,比上年增长28.1%。接待旅游人数438万人次,增长15.3%。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全年改建县乡道114.5公里,硬化村道589.8公里,改造桥梁15座,新建农村客运站场11个。总投资2.76亿元,其中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1.3亿元。金洲大道顺利通车,长花灰韶公路宁乡段路基拉通。交通基础设施网路进一步完善,年末县内公路通车里程已达3962.416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达到859.066公里;铁路里程68公里。交通安全形势平稳,交通事故频率大大低于控制指标。全年交通运输、仓储业实现增加值4.01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邮电通信事业稳步发展。全县邮电业务总量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7.28万户,净增2.6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8.87万户,净增12.11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21.9户/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39.3户/百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2户/百人和9.8户/百人。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4.49万户,增长1.6%。

七、财政与金融

地方财力不断增强。全县财政总收入跨过10亿元大关,达到10.85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老口径)8.43亿元,同比增长30.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老口径)6.85亿元,同比增长20.7%,三项收入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5.2、9.0、0.2个百分点。从地方财政收入的来源看,税收收入增长较快,累计完成4.02亿元,同比增长25.3%;非税收入完成1.22亿元,增长3.4%。企业所得税增势良好,全年入库0.98亿元,同比增长40.0%,其中港澳台及外商企业、私营企业企业所得税增长尤为明显,分别完成0.08亿元、0.35亿元,同比增长247.9%和162.0%,两者占全县企业所得税中所占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2.4%上升到43.8%。全年财政支出16.14亿元,增长38.3%。

金融业务加快发展。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00亿元,达到101.17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企业存款增长15.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16.4%;全年新增各项存款16.01亿元,比上年多增3.97亿元。全县金融机构盈利1.48亿元,比上年增盈0.22亿元。间接融资力度加大。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8.9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加快0.9个百分点,全年新增8.2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新增1.98亿元;中长期贷款新增6.2亿元,多增2.15亿元。年末不良贷款比率为10.3%,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创新。建立了以工业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机制,加加、宏全、青啤等70家企业成立了科研开发机构,楚天科技等20家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产品,忘不了、吉唯信等10家企业与大专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科技三项费用的使用逐步规范,全县科技三项费用1505万元,比上年增长24.2%,占同级财政预算支出比例的1.3%。全年下达县级科技计划两批,其中指令性项目19个。争取国家、省、市科技项目50项,转化科技成果40项。争取上级科技项目资金371万元。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吉唯信公司的4000吨超微细球形铝粉项目和新源氨基酸的5万吨酸性生物肥产业开发项目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98亿元,增长60.8%。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成功申报并被批准为“省知识产权试点县”,全年专利申请量148件,比上年增长11%,实施专利50项。楚天科技成为全省首批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和湖南省知识产权试点单位,星城环卫、三星机床、佳宁农机、宁乡十四中等单位成为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品牌方阵不断壮大。创建中国名牌1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国家免检产品7个,湖南名牌13个,湖南著名商标12个,国家级品牌数量居中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