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宁乡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面对全球经济增势趋缓,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经济环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战略,大胆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加在招商引资力度,实施项目工程带动,使我县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县域环境不断优化,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出现了与时俱进的良好局面。据统计,全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80472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202950万元,增长5.6%;第二产业241566万元,增长10.9%;第三产业235956万元,增长14.7%。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缓慢且发展不平衡,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企业改制难以向纵深推进,社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2001年,由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达332999万元,比上年增长5.6%。其增长幅度跃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农业产值188126万元,增长6.4%;林业产值11665万元,与上年持平;牧业产值119690万元,增长6.5%;渔业产值13518万元。 主要农产品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828297吨,下降1.9%。其中,谷物781155吨,下降1.77%;薯类34991吨,增长22.25%;大豆6118吨,下降43.35%;油料9510吨,增长0.18%;烟叶2475吨,增长120%;茶叶2207吨,增长5.1%;水果27773吨,增长4.48%;蔬菜839076吨,增长14%。出栏肉猪152万头,增长7.04%;出栏牛1.8万头,增长43%;出栏家禽945万羽,增长12%;禽蛋17900吨,增长11.2%。水产品产量28077吨,增长8.7%。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全县实现部分稻田改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19万亩,稻田改制率达到15%。县内已形成优质稻、干椒、药材、苗木花卉、蔬菜、烟叶、玉米、瓜类、瘦肉型猪、名贵水产及名优水果等十大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其规模效应已形成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各66.7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68.77万千瓦,增长7.8%。受“6·9”“6·9”罕见洪涝侵害,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全年农村水利建设投入资金1.1亿元,增长29.4%。 2001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结构的调整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民增收的途径不多,速度仍然缓慢。 二、工业和建筑业 2001年,工业经济在改革中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663586万元,同比增长7.88%。全县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76302万元,增长12.14%;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487284万元,增长3.98%。 工业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71629万元,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92595万元,产销率为95.2%。有78.5%的工业企业盈利,盈利总额为6126万元。亏损企业个数及亏损额减少。2001年亏损企业23个,减少12个;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416万元,下降46.3%。 工商企业改制继续向纵深推进。全县累计置换职工身份11400人,占全部职工人数的40%。全年工商企业计划破产12家,已立案8家,已终结破产5家。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建筑业施工产值45066万元,增长15.26%。人均劳动生产率28365元,增长10.4%。全县有资质4级以上的施工企业33家,建筑业从业人员有13640人,拥有各种施工机械6553台,资产总值33026万元。 三、固定资产投产 2001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喜人。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7795万元,增长工48.03%,是近几年来投资增幅最快的一年,比上年提高32.6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经济投资114665万元,增长1.12 倍;集体经济投资9300万元,增长2.31%;个体经济投资121622万元,增长17.53%;其他投资2208万元,增长8.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5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131个,完成投资130114万元,增长96.21%。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速较快,达到88841万元,增长159.8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迅猛,达到8010万元,增长14.99倍,增速创历史新高,商品房销售额3427万元,销售面积4.86万平方米,分别增长5.25倍和6.71倍。 重点项目工程成绩闪亮。2001年,全县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工程有81个,完成投资109879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4.38%。 四、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发展迅速。2001年,全县交通和邮电业完成增加值36279万元,增长14.3%。全年公路货物周转量53058万吨公里,增长9.5%;完成公路旅客周转量86785万人公里,增长11%。 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6832万元,比上年增长26.7%;全县拥有固定电话136186部,增长29.6%;移动电话53452部,增长43.6%。新增联通GSM网38个,CDMA网24个;新增移动基站45个,农话线路扩容4万对,延长市话农话光缆1810公里;电信宽带网络建设加强,互联网用户4016户。电力及交通状况大为改观,改建公路32.2公里,新建独立桥梁2座;新增变电设备能力69.6万千伏安,输电线路长度3863公里。 五、批发、零售业 市场商品丰富,平稳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600万元,增长11.68%;实现消费品人均购买力1338元,增加142元。非公有制经济所占份额继续扩大,其零售总额为122792万元,增长13.69%,占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0.33%,比上年提高1.25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进一步下降,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为98.2%,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 六、财政和金融业 财税工作实现超常规发展。全县实现财政总收放27906万元,增长18.32%,其中,地方收入登上2亿元台阶,实现20018万元,增收3440万元,增长21%;全年财政支出35466万元,增长34.02%。 金融市场稳定,银行存贷款大幅度增加。200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380759万元,增长30.19%,货币净回笼76016万元,比去年现金多回笼7.1亿元。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375600万元,增长16.7%。其中,居民储蓄318130万元,增长17.9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35757万元,增长7.86%。 七、科技、教育、文化、新闻等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事业进一步发展,“科普示范县”创建一举成功。全年获县级科技进步奖7项。鉴定验收省级科技成果1项,县级6项。全年推广科技项目38项。专利申请32项。 教育事业成绩显著,教育改革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年末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02133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6696人,小学在校学生8991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残疾儿童入学率93.77%,小学合格率98.74%,初中毕业升学率84.6%,名列全省第一。全年升入各类大专院校的学生装2843人,增长36.9%,升入中专学校的学生1728人。托普信息学院在县城落成开学,翻开了我县高等教育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