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浏阳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5 长沙市浏阳市统计局

2003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克服“非典”和干旱等灾害的影响,全力实施“开放带动、交通先行、三足鼎立、人气东聚”的发展战略,全市出现了快速发展、蓬勃向上的良好局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金融良性互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6.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5.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5%、19.0%和12.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8.2%、59.97%和31.83%,分别拉动GDP增长1. 2个百分点、8.5个百分点和4.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19.8: 45.8 :34.4。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优,三资企业、大型工业企业较少,工业企业引大引外成效不大;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农民增收乏力;三是经济环境欠佳,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四是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劳动就业、安全生产和维护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农  业

2003年,全市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优,以现代农业科技园为标志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日趋成熟,以花木产业带、烤烟产业带、蔬菜产业带为主导的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基本形成,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2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种植业产值16.48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制度规定,在上年基数中剔除家庭兼营手工业产值9000万元后增长2.45% ;林业产值3.46亿元,增长16.2%;牧业产值1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渔业产值1.19亿元,比上年下降0.6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58亿元。

种植业  2003年,全市粮食总产量49.4万吨,比上年下降2.85%;蔬菜总产量54.71万吨,比上年增长18.7%;烤烟总产量1.14万吨,比上年下降26.92%;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达9.2万亩,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林业  2003年,全市人工造林面积2039万公顷;迹地更新333公顷,比上年下降60.4%;幼林抚育面积6667公顷,比上年增长155.4%;成林抚育面积1798公顷,比上年减少53.05%。

畜牧业  2003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明显好转。全市生猪出栏140.2万头,比上年增长6.21%;山羊出栏55.8万只,比上年增长50.81%;肉类总产量达11.65万吨,比上年增长13.88%。

渔业  2003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9万吨,比上年下降3.32%;其中鲜鱼产量1.83万吨,比上年下降3.42%。

二、工业及乡镇企业

2003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09.51亿元,比上年增长   13.2%,其中轻工业产值85.84亿元,增长17.2%;重工业产值23.67亿元,增长7.35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2.7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9.93%;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76.73亿元,增长2.6%。

2003年,全市实现乡镇企业产值14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04%。其中集体企业7.17亿元,同比下降38.72%,私营企业44.39亿元,同比增长7.59%,个体及其它企业97.54亿元,同比增长21.74%。

规模以上工业迅速壮大,年内净增规模以上企业108家,使全市规模企业总量达到299家。

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进一步显现,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鞭炮烟花产业整合提升步伐加快,一批重点花炮企业集约化经营初步形成,全年实现鞭炮烟花产值25.89亿元,增长14.66%;花炮及相关行业创税4.3亿元,其中鞭炮烟花税收3.74亿元,相关行业税收0.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3 %和23.0%。

园区工业在市域经济中的支柱地位逐步凸现,成为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浏阳生物医药园实现工业产值10.5亿元,比上年增长98.1%;完成税收7518万元,比上年增长64.0%。

三、建筑业和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全市拥有四级以上建筑企业20家,完成建筑产值4.99亿元,比上年增长24.13%,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13.3亿元,增长55.0%。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高位高速增长,重点工程拉动明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7亿元,比上年增长77.8%。其中国有及集体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84亿元,增长174.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3亿元,增长7.6%,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完成0.83亿元,下降44.8%。

四、财政金融与内外贸易

财政  2003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90182万元。其中上划中央收入49986万元,增长19.66 %;地方财政收入36196万元,增长24.19%;土地出让收入4000万元。财政支出72470万元,增长16.28%。

金融  2003年,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616497万元,比年初增加126099万元,增长24.95%,各项贷款余额    391398万元,比年初增加87115万元,增长28.63%。金融机构年内累计现金收入2757886万元,累计现金支出2723372万元,收支相抵,净回笼34514万元。

内外贸易  200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0.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实现社会出口总额27.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9%。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2003年,全市交通运输和邮电业共完成增加值66042万元,比上年增长5.6%。

交通运输  2003年,全市公路客运量12505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6%;公路货运量82612万吨,增长10.4%。交通运输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四路一环一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新增铺装道路53.7公里;县、乡、村道建设得到加强,全年改造升级县、乡公路75公里,硬化村道390公里。

邮电通信  2003年,全市实现邮电业务总量2.97亿元,比上年增长9.59 %;年末拥有市内电话用户67448户,比上年增长34.25%;农村电话用户147068户,比上年增长9.53%;移动电话用户18.25万户,增长42.24%;年末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达349560门,增长47.4%。

六、旅游、招商引资

旅游  2003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1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0%,旅游产业收入3亿元,增长20.0%。引进张家界旅游景区实业有限公司买断周洛和道吾山两个景区经营权和管理权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