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长沙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5 长沙市长沙县统计局

六、商业、贸易和旅游

消费需求平稳。在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和我县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改革、举办五城会射箭赛事及贸易企业积极开拓市场、扩大销售等举措的作用下,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在零售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额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餐饮业持续增长,完成零售额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从属性看非公有制经济所占份额较大,完成零售额17.4亿,比重为76%。

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作用下,按照"大开放、大招商、促进大发展"的战略部署,招商引资取得新的突破。全县全年引进外资项目10个,实际到位外资12337万美元,增长4.8%,引进内资项目212个,到位内资26.87亿元,增长50%,外贸出口11400万美元,进口32500万美元。

旅游业加快发展,形势喜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家乐"发展,全力夯实"休闲长沙县"的品牌基础,"农家乐"对外接待点由130多户发展到今年的381户,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450人,收入近亿元。年内旅游接待人数110万人次,增长10%,总收入2.5亿元,增长38%。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03年,全县财政收支运行平稳,收支执行情况较好。财政总收入成功突破10亿元大关,实现两年翻一番的宏伟目标。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收入42565万元,增长25.8%,上划中央、省、市收入54667万元,比上年增长30.8%。财政支出达71186万元,增长20.2%,支出保障得到新的提高,较好地做到了"保工资、保重点、保建设"的需要。

金融形势继续稳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0.98亿元,增长24%;各项贷款余额39.5亿元,增长17.6%;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9亿元,增长17.5%,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工作有较大突破,全民保险意识进一步增强,年内参加参加养老保险职工26047人,比上年增长3.6%,收缴基本养老保险金5742万元,失业保险参保职工16475人,收缴失业保险金452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单位182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6500人。保费收入2875万元,保险赔费支出1513万元,分别比上年地长13.5%、19.6%。

八、科教文卫事业

科技事业全面推进,科技创新较快发展。科技事业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技术集成、推进科技成果与经济结合上加大力度,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值151亿元,比上年增长64.4%。今年我县被确定为湖南省可持续发展示范县,全年共申报县级科技项目70项,其中农业40项,环保12项,工业6项,其他23项,上报省科技项目52项,上报市科技项目10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提高。全年拥有普通中学49所,职业中学6所,小学30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02688人,教职工6950人,小学入学率为100%,初中巩固率为     99.14%,高中升学率为75.8%,全年上线人数为2898人,上线率为  78.9%。

文化事业百花齐放。2003年拥有乡镇文化站20个,电影放映单位14个,电影放映2760场,丰富了全县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电视机普及率98%以上。在星沙成功地举办了五城会射箭赛事和"城运使者"总决选。各类文化团体在全县农村演出128场,农民自筹资金组织龙狮、龙舟、桌球、门球等展示和比赛462场次,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共举办运动会23次,参加人数5925人,参加长沙市第三届农运会,夺得6金184分。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拥有卫生机构37个,病床1467张,卫生工作人员1782人,专业卫生技术员1467人。农村合作医疗网络总体运行状态较好,全县有132973农户入网。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按公安人口年报统计:全县年末总人口73.47万人,同比增长0.07%,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66.9万人,非农业人口6.56万人,当年出生5724人,出生率为7.8‰,当年死亡4213人,死亡率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68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城镇化率为27.2%。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3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3928元,比上年增长6.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65元,比上年增加185元,增长6.7%,人平储蓄5299元,比上年增长17.6%。全县年末在岗职工42237人,职工平均工资为15479元,比上年增加2937元。开展再就业培训,培训下岗和失业人员2661人,再就业率为7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