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岳麓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突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一、综合 经济总量快速提升。初步核算,200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73036万元,同比增长1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960万元,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458640万元,同比增长20.0%;第三产业增加值391436万元,同比增长12.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63:52.53:44.8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8%、62.6%、36.6%。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大幅提高。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652万元,同比增长47.9%,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市场价格总水平略有上涨。受食品类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2%,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1.3%。 2004年全区经济呈现快速、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特征: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继续扩张;规模工业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商业布局不断优化,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招商引资的数量和质量全面提升,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经济活力和增长的内生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产业发展没有跟上城市建设步伐,重点项目推进不快,财源结构不尽合理,煤电油运等资源瓶颈制约仍然突出。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面落实中央种粮食直补政策,实行了全区免征农业税。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366万元,同比增长5.2%。其中:农业产值18760万元,增长5.4%;林业产值85万元,比上年有所下降;畜牧业产值18170万元,增长52.6%;渔业产值1251万元,增长23.5%;农林牧渔服务业100万元,增长17.6%。全年粮食总产量6525吨,生猪出栏23.52万头,家禽出笼32万羽,水产品产量2051吨。都市农业特色鲜明。成功承办湖南省第二届花卉博览交易会,实现合同交易1.3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61579万元,同比增长2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52006万元,同比增长24.8%;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09573万元,同比增长8.2%。全区(不含高开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1家。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3389万元,同比增长8.5%,所占比重为26.9%;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1940万元,同比增长9.6%,所占比重为73.1%。按所有制构成分,国有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340万元,集体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97万元,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7653万元,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760万元,其他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579万元。规模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良好,全年产销率为97.7 %。 建筑业保持强劲增长。全区具有建筑业资质的建筑企业27家,完成建安产值272196万元,同比增长51.0%;施工面积426.8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增加125.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91.3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增加60.4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5318万元,同比增长35.9%。全年共实施19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4.5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64575万元,同比增长22.9%。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32886万元,技术改造投资17326万元,房地产投资198238万元,商品房销售面积52.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6.36%;住宅销售额88730万元,同比增长67.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0743万元。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2004年,全区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50990万元,同比增长16.0%。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52454万元,增长16.3%;餐饮业零售额98535万元,同比增长18.5%。全区17家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50733万元,同比增长30%,占全区零售额的14.5%,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加"欧洽会"、"港洽会"和"湘洽会",举办"岳麓新城'素质人居'(杭州)投资说明会"等招商活动,泰国正大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我区投资兴业。2004年实际到位市外境内资金40.1亿元,同比增长30.3%;合同引进外资8726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5099万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8亿美元。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科技事业取得新的进展。成功迎接了中国科协科普示范城区验收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验收。申报成为全省唯一的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城区。引进"蓝猫"知名科普品牌,建设成全省第一批科普教育基地--蓝猫科技馆。合作举办了科技成果恳谈会、科经项目对接会,为驻区高校的科研成果就近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对接平台。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区共有区属中学7家,小学46家,幼儿园31家,区属中、小学在校学生28199人。我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生辍学率为0%,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0.5%以内,小学生升学率为100%,初中生升学率为92%,合格率为100%,高考平均升学率达83%,适龄幼儿园入园率达98%以上。教学条件和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共投入800余万元,改造了15所中小学校;投入306万元,新建计算机教室12个,"班班通"学校8所。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系列节会和社区文化艺术活动深入人心,形式新颖、特色鲜明。广场文化活动方兴未艾,全年举办各类广场文化活动120余场次。系列主题活动反响热烈,组织开展了"花之舞"社区文艺展演、花鼓戏专场演出、"舞动的青春"文艺演出、花艺表演、"名嘴侃名花"等活动。选调节目《丹青古韵》获省第四届"三湘蒲公英奖"舞蹈大赛创作金奖和表演金奖。 卫生保健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7个,其中医院17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5100人,床位3080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数8张。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推广,参加了湖南省第二届大众运动会。共新增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6人、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8人,现全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已达345人。 九、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取得新突破。拆除1吨/时以下燃煤锅炉81台,关停"十五小"污染企业18家,大气质量优良率(SO2)较去年提高十几个百分点。完成200亩林业生态圈示范带建设,创建4个绿色社区和5所绿色学校。顺利通过全国生态示范区验收,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生态示范城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