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芙蓉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科技进步成效显著。全区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有力地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89亿元,增长27.1%;科技三项经费投入259万元;扶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年收入过500万元的民营科技企业13家;在传统支柱产业和重点骨干企业中积极推广应用关键共性技术共3项。 七、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加大文化市场的管理力度,整顿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形成依法依规经营的良好氛围。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以“牵手芙蓉”为代表的广场文化体育活动和以“芙蓉之春”、“芙蓉之夏”、“芙蓉之秋”为代表的社区文化活动日益群众化,被评为全省广场文化活动组织工作先进单位。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区区属医疗卫生机构248个,其中,医院6个,卫生院13个;卫生技术人员1136人,其中,医生628人;卫生机构床位数217张。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人民群众身体素质明显增强。组队参加了市第五届老年人运动会,夺得4个第一名、2个第二名和2个第三名的好成绩。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为33.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1万人,非农业人口30.07万人。全区男性人口为17.12万人,女性人口为16.36万人,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4.6。全区人口出生率为7.89‰,死亡率为5.91‰;自然增长率为1.98‰,比上年下降2.2个千分点。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2年,全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21元(新口径),增长9.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0元,增长9.5%。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3%和38.4%。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实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区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396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892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608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3328人,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9694人。大力推进再就业工程,全年安排下岗失业人员9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我区社会福利院有床位90张,收养各类人员90人;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2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2个。全年通过销售社会福利彩票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18万元,接受社会捐赠款达到47万元。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简称为规模以上工业。 4、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