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天心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保持旺盛的增长态势。2003年全区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强势,经营规模有效扩张,新增商业面积53万平方米,沃尔玛-万达购物广场、城市商业广场、湖南钢材大市场等相继开业,湘渝源、新怡园、新世纪及神龙湾等一批餐饮落户经营,呈现各种商业业态竞相发展的繁荣景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100万元,同比增长18.8%,按行业分组,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总额204155万元,同比增长20.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7945万元,同比增长17.9%。大型交易品市场和餐饮企业的涌现,突破了我区商贸业弱、小、散的格局,为形成大流通、大商贸、大发展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市场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去年同期的100.9%,比去年上升0.9%。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8%,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升6.4%,房地产价格总指数同比上升0.6%,娱乐教育和服务业价格下降0.2%。 六、招商引资和外经外贸 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斐然。2003年,全区明确"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引资是第一选择,引进项目是第一载体"的发展思路,通过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创新方法、拓宽渠道,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功举办了天心首届招商节,积极参加了厦交会、深洽会,2003年共新批外资企业15个,引进外资项目21个,全区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6028万美元,同比增长80.7%;引进内资项目74个,全年实际利用市外境内资金34亿元,同比增长89.7%;利用外资和内联引资总额高居全省123个区县榜首,"大招商、招大商"的外经外贸格局形成。三资企业销售收入14.33亿元, 同比增长40.76%;进出口总额15716万美元,其中出口额为1730万美元,进口额为13986万美元;启动和利用民间资金51769万元,全年对外劳务输出165人。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研工作捷报频传。加大教育投入与改革,教育优势资源整合、学校布局调整成效显著。辖区现有中学校9所,小学46所,比去年同期减少9所,幼儿园31所。在校学生共计25963人,其中在校中学生7855人、在校小学生18108人;在园幼儿415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合格率99.2%、高中毕业生合格率100%。2003年高考中,我区高中升入大学率88.9%、本科二批升学率12.1%,居市内五区之首。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投资16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6%。桂花坪小学、建业学校教学楼、24中学生公寓相继建成,幼幼学校改造、铜铺街小学改扩和青园小学建设顺利推进。我区以高分通过了全省素质教育先进区验收,被列为全省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和全国教育科研改革实验基地;开通了区教育系统城域网,在校学生人均计算机0.1台,达到北京等先进城市水平,全区有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所、省级2所、市级7所,区教育局和9中获得了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的最高荣誉"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发明优秀奖。 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科经对接和科技事业经费投入加大,全区筹措科技三项经费300万元,占全区财政预算支出的1.32%,科技经费实际投放633万元;科技新产品的开发和科技成果进一步推广,完成科技新产品开发54项、专利申请40项,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企业实现产值32035.4万元,比上年增长28.29%。推进科技兴区主题,创建科普示范社区16个,高规格地召开了科技大会和科协第二次大会,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加大。 八、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 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文体工作坚持群众文化与竞赛文化、全民健身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以五城会为契机,推进社区文娱健身网络建设,推进了以新世纪体育文化中心、田汉剧院、湘江风光带等为主的广场文化和以"天心之春"、"天心之夏"、"天心之秋"为代表的社区文化活动。主办了第7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全国19个剧团35剧目参与演出。加强了对基层群众文化团体的组织、扶持和指导,组织了全区市民迎城运广场文化展示、健身秧歌、社区晨炼大赛。 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成效显著。2003年,辖区内拥有卫生机构23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0所,卫生监督所1个,妇幼保健所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区注册卫生技术人员1456人,其中:医生1200人,护师、护士256人。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为9‰,妇幼工作连续六年在全市综合排名第一。2003年,按照上级的部署,建立科学、准确、严明、高效的防治非典工作机制,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 九、环境保护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环保执法富有成效,启动国家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我区被评为省、市"三湘环保世纪行"先进单位,全区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76个,比上年净增107个,投入治理污染资金300万元,为上年171.4%,工业废水、废气排放量分别为上年同期的86.1%和74.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有所改善。新增绿化面积21.7万平方米,创建花园式单位5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4个。2003年全区绿地面积787.68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28.15%,其中公共绿地面积42.12万平方米,建成区内人均公共绿地1.16平方米。为迎接五城会召开,深入开展了五大改造、五大专项治理工程和六条形象路的创建任务,共拆除违法违章建筑16万平方米,完成辖区内改造提质街巷13条,辖区内主次干道两厢建筑物"洗脸打粉"50万平方米,实施五城会主场馆周边建筑物"平改坡"1.4万平方米,对62栋建筑物进行了夜景灯光亮化工作。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按公安部门统计,2003年末全区总人口为401010人,比上年增加14567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76%,全区人口出生率为6.14‰,比上年降低0.68个千分点;死亡率为3.54‰,比上年降低2.58 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2.6 ‰,比上年增加1.9个千分点。计生工作在保持全省模范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综合改革,拓展优质服务,计划生育率99.33%。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3年,全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33元,增长10.1%,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65元,增长10.1%,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5%。 社区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新增青园、友谊、暮云三个社区,圆满完成了社区居委会换届,全面推进科教、文化、法律、卫生和环保"五进社区"工作,文明社区创建20余个,我区被授予全国青年文明示范社区。2003年全区共下拨社区经费425万元,投入"星光计划"和社区办公楼房建设118万元,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征缴企业养老保险金额209万元,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6230人,为上年同期94.2%,发放失业救济金2152万元,为上年同期148.4%;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费人数为14172人,比上年同期减少2207人, 为上年同期86.5%,累计发放金额1330万元,确保了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695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