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芙蓉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5 长沙市芙蓉区统计局

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全区共有学校32所,其中小学28所,中学4所。共有在校学生27520人,其中:小学阶段在校学生21228人,中学阶段在校学生6292人。全区小学生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小学升初中入学率、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学升学率均为100%,初中升学率为86.5%。农村学校饮水改造2所,城乡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实行“一费制”全免人数达1898人。

七、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成果显著。2006年末,全区共有区属艺术表演团体8个,区属文化馆1个,区属公共图书馆1个。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举办“牵手芙蓉”广场文化活动7次,在首届长沙市农民运动会开幕式上表演的大型歌舞《希望田野》获市农运会最佳节目奖和创新奖。

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区拥有区属医疗卫生机构282个,其中医院10个,卫生院13个;拥有床位总数560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数490张,卫生院拥有床位数70张;卫生技术人员920名,其中医生500名。农村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工作进展顺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33781人,参合率为95.3%。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果。全区共有各类体育场馆42个,其中体育馆1座,运动场29个,游泳池12个。组队参加长沙市第一届农民运动会,以总分141.5分的成绩位列团体总分城区组第一名,获得金牌6枚,居金牌榜第二。组队参加长沙市老年人第六届运动会,以总分137分,金牌7枚,奖牌19枚,获得团体总分、金牌数、奖牌数三项第一。

八、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全区建成烟尘控制区4个,建成面积20.8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2个,建成面积20.8平方公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为6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全区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三废”排放达标率为7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76.91%。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06年,我区被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命名为 “第四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年创建省级“园林式”单位3家,市、区级“花园式”单位11家,优秀园林2家。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人口保持稳定。2006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44.08万人,户籍人口为38.18万人。在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19.30万人,女性人口18.88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8.3;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88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比重为12.8%。全区人口出生率为7.1‰,死亡率为2.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

居民收入水平增长较快。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694.72元,增长13.3%。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为16042.97元,增长15.1%,其中人均工薪收入11247.86元,增长19.3%;经营净收入903.87元,增长4.9%;转移性收入3371.74元,增长4.2%;财产性收入519.50元,增长26.4%。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的人均收入比由上年的7.9∶1缩小为6.4∶1。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574元,增长18.8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9204.77元,增长23.97%。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为10379.22元,增长23.07%;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3270.39元,增长30.65%;家庭经营收入2099.20元,增长24.63%;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5009.63元,增长17.98%。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2032.51元,增长15.6%。其中人均食品类消费支出3726.74元,增长9.6%;人均衣着类支出1180.46元,增长13.6%;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934.20元,增长41.6%;人均医疗保健支出883.47元,增长6.8%;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1531.41元,增长33.7%;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919.20元,下降6.0%;人均居住支出1533.97元,增长55.5%;人均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323.06元,增长4.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比上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7.5辆,家用电脑62.50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50台,分别比上年增加2.5辆、8.75台和23.75台。人均居住面积30.03平方米,增加0.52平方米。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7004.83元,增长24.25%。其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2556.62元,增长14.2%;人均衣着消费支出749.80元,增长55.7%;人均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399.79元,增长17.3%;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391.12元,增长8.8%;人均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819.14元,增长61.1%;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155.07元,增长20.6%;人均居住消费支出841.39元,增长23.6%;人均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91.90元,增长31.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5%,比上年同期下降3.21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发展。全区拥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402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438个,全年共发放低保金1182.57万元。全区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5734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0342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806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3490人。基本养老保险发放率达100%。全区共有社区服务设施312处,敬老院床位138张。接收社会捐赠300.54万元,增长138.5%;发放低保金1182.57万元,增长13.1%。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