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芙蓉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5 长沙市芙蓉区统计局

200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呈现出区域经济快速高效发展、城市建设和管理协调推进、社会大局和谐共进、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良好态势,为建设“繁荣之区、和谐之区、精美之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健康较快发展。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为272.17亿元,增长15.2%,增速与上年持平。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3亿元,增长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2.03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8.41亿元,增长15.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6.1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81万元,增长15.1%。企业效益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3.61亿元,增长38.28%。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3.04亿元,增长23.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7亿元,增长25.9%。

经济结构稳定调整。2006年,在全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例为0.6:15.4:84.0,与上年相比较,三产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一、二产业分别下降了0.1和0.9个百分点,“三产立区”态势更为凸显。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69%,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财政收入贡献率达78%。非国有经济投资81.27亿元,增长3.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77.7%。

社会事业和谐共进。全区8件实事26个考核项目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其中13个考核项目超额完成任务。劳动就业健康发展。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75人,下岗职工再就业4319人。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2302人;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379人。

二、农  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2006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9亿元。粮食种植面积为0.24公顷,粮食总产量1485吨,蔬菜总产量82530吨,水果产量328吨,水产品产量870吨。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建成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个。完成首批2个村规划的编制工作,建成通村公路3.95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4.83亿元,增长23.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44亿元,增长27.8%。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12%,比上年提高0.6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0.24%,比上年提高6.31个百分点。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80.21亿元,增长36.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0.57亿元,增长39.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国有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65亿元,占2.3%;集体企业完成工业产值0.78亿元,占1.1%;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36亿元,占1.9%;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产值62.75亿元,占88.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产值4.03亿元,占5.8%。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区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7.13亿元,增长92.83%。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4.49%,比上年同期提高60.67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7.70%,比上年同期提高7.06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102.30%,与上年同期持平;流动资产周转次数4.08次,比上年同期提高1.33次;成本费用利润率5.96%,与上年同期持平;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8.46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长43.15%;产品销售率为99.14%,比上年同期降低0.9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48.38%,比上年同期提高3.77个百分点。

园区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至2006年底,隆平高科技园共有入园企业182家,比上年增加3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入园企业中,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9家,比上年增加4家。园区共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56.65亿元,增长42.38%。

建筑业稳定发展。2006年完成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89.42亿元,增长24.9%;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7.2亿元,增长4.8%。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1.39亿元,增长7.8%。全部房屋施工面积900.97万平方米;全部房屋竣工面积367.3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平稳发展。2006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04.59亿元,增长4.5%;其中城镇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9.48亿元,增长4.68%。全年施工项目253个,增长0.8%;建成投产项目103个,下降41.5%。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实现生产经营性投资32.6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1.2%。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进一步增强,全区工业投资15.09亿元,增长31.4%;技术改造投资12.73亿元,增长51%。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实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59个,完成投资57.06亿元,增长31.26%。全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0.36亿元,增长54.1%。长善垸中心泵站等一批重点水利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我区防洪抗灾能力,人民东路延长线、远大路二期、高岭路、公园路等基础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交通网络。

房地产开发步伐趋缓。全区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30.73亿元,下降1.5%,增速比上年回落12.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办公楼类投资分别增长10.8%、59.2%,商业用房类投资下降23.1%。商品房销售面积65.54万平方米,下降23.47%,增速比上年回落24.8个百分点。商品房空置面积18.05万平方米,增长42.6%;其中住宅空置面积减少45.8%。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走势良好。2006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17亿元,增长17.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额161.62亿元,增长16.8%;住宿和餐饮业完成零售额28.94亿元,增长18.1%;其他行业完成零售额2.61亿元,增长15.9%。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迅速,贡献突出,2006年全区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3个,新增4个,完成商品成交额183亿元。

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全区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按商品类别分,增幅前三位的是: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增长49.47%;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46.36%;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长34.54%。

楼宇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区共有大型商务楼宇82栋,其中税收过千万的楼宇9栋,新增6栋。商务楼宇总建筑面积305.6万平方米。

六、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2006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0.8亿元,增长39.1%。全区共投入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R﹠D)经费12254万元,其中科技三项经费投入1348万元。全区共有国家“863”计划项目2个,认定国家级企业(集团)技术中心1家。专利申请763件,授权专利540件,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4项。2006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