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平阴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已拥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20个,年放映电影3000场次,观众达90余万人次。无线和有线电视每周播放时间分别达60小时40分钟和52小时30分钟,自办节目分别达17小时30分钟和3小时50分钟。无线广播平均每天播音时间达10小时,其中直播节目6小时。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72个,其中医院15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病床863张,比上年增长4.6%;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10人,其中执业医生558人。年末全县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3.3人,万人拥有病床23.8张,分别比上年增加0.2人和1.1张。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3年共举办各类运动会34项次,参加竞赛的运动员达20100人次。我县运动员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奖牌144枚,其中金牌97枚,银牌29枚,获得的金牌数在全市列第二位。 八、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总体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市面貌又有新的改观。2003年全县高标准实施了一批城乡基础设施项目。投资3200万元的山水专用道路和110千伏输变电站投入使用;济西工业园区二期工程完成投资480万元,开通1940米的主干道路;县城青龙路南段和翠屏街西段改造工程基本完工;投资7770万元,改造县乡道路172公里,农村通行条件大为改善;投资480万元的八处联村供水工程如期供水,解决了64个村的人畜饮水困难;玫瑰苑住宅小区首期工程7.3万平方米已经交付使用,二期工程又新开工2万平方米,高标准实施了锦东新区规划设计;实施了城西排污渠清障排淤工程,确保了县城安全度汛。争取国家污水处理扶持资金1760万元,县城电网改造资金7350万元,为两项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在县城和10处乡镇驻地开通了小灵通,电子政务网顺利开通试运行;实施了云翠山风景区开发和大寨山、胡庄景区道路框架建设。县城管理上了新水平,市容市貌实现新改观。 环保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县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2003年,全县开展了严查水环境违法行为遏制污染反弹专项行动,加大了对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管力度,坚持对重点污染源、污染治理设施进行定期巡查制度,重点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安静工程、固废治理工程、绿化建设工程和绿色创建工程,进一步加强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巩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年末县城累计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9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面积3.4平方公里,城市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日均值分别为0.08毫克/立方米、0.054毫克/立方米、0.033毫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控制标准。 九、人口与居民生活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均衡增长。2003年全县年末总人口达到363051人,比上年下降0.14%。全县人口出生率8.06‰,死亡率6.50‰,人口自然增长率1.56‰,比上年下降了1.02个千分点。全县男女性别比为100.47:100。 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达到5268元,比上年增加675元,增长14.7%。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达到3.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9380元,比上年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22元,比上年增长14.4%。人均消费性支出达到4419元。其中,食品支出1661元,衣着支出553元,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365元,交通及通讯支出575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620元,居住支出290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注5)为37.6%,人均居住面积19.8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摩托车62辆,家庭电脑16台,空调器24台,移动电话92部。 200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93元,比上年增加7.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1619元。农村恩格尔系数达到43.9%。全县农民人均居住面积25.35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住宅电话67部,移动电话13部,电冰箱8台,摩托车38辆,电视机101台。 注:1.2003年统计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或预计数,正式数据以出版的《平阴统计年鉴-2004》为准。2.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绝对数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其增长率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 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是衡量工业经济效益各个方面在数量上总体水平的一种特殊相对数,是反映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综合指标。其数值是根据国家统计局、计委、经贸委确定的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等七项指标及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 5.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