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平阴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富民强县"为目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受住了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挑战和非典疫情的严峻考验,国民经济总体呈现速度加快、效益提高、活力增强、后劲倍增的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开局。据统计(注1),2003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注2)57.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75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87亿元,增长20.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01亿元,增长12.6%。三次产业比例为16.9:51.8:31.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866元,增长15.4%。 一、农业 2003年,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9.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全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重点"农"字号龙头企业、示范园区、养殖大户和特色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组建了肉羊生产合作社、食用菌协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通过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节水灌溉、灌区改造、河道拦蓄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提高了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增强了防灾抗灾能力。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1.32万千瓦,增长4.6%;农用汽车、拖拉机、三轮车19485辆,比上年增长2.8%;大型农机具达1963台套,比上年增长7.9%。 二、工业和建筑业 2003年,全县上下继续坚持"工业兴县、工业强县"的指导思想,通过骨干带动、技改创新、出口拉动,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呈现出"速度快、效益高、后劲足"的特点。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5.38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注3)实现增加值18.41亿元,比上年增长39.1%,实现销售收入60.01亿元,比上年增长45.9%,实现利润4.38亿元,比上年增长45.1%,实现利税7.33亿元,比上年增长37.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注4)为200.98%,比上年提高28.78个百分点。 建筑业增长较快,全县具有新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22家,全县共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房屋施工面积74.0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4.19万平方米。 三、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投资总量持续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47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固定资产投资率35.1%,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集体及以上单位完成投资7.54亿元,比上年增长61.2%,在城镇集体及以上单位中,基本建设投资4.23亿元,比上年增长56.8%,更新改造投资2.18亿元,比上年增长60.9%,商品房开发投资0.46亿元,比上年下降8.9%。2003年全县通过优化投资结构,改进融资方式,投资规模不断加大,提高了投资效益,新增一批生产能力,主要有:水泥熟料160万吨/年,盘圆线材10万吨/年,预焙氧极4.5万吨/年,阳极糊1000吨/年,服装50万套/年,布鞋15万双/日,太阳能热水器3万套/年,屠宰肉羊80万只/年,市话(小灵通)容量10000部。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年末公路通车里程503.3公里,比上年增加28.1公里。其中高级公路113.1公里,比上年增加25.3公里,全年客运量149万人,客运周转量13716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0.7%和9.7%;货运量192万吨,货运周转量14751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4.6%和12.3%。 邮政、电信业快速增长。全年电信业务总量达到3580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92452门,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市内电话机总容量41852门,比上年增长31.4%。年末电话机总数78442部,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市内电话(含小灵通)总数36446门,增长34.1%,农话41996门,增长7.2%;宽带网用户达到2985户。全年邮政业务总量达到1466万元,比上年增长32.9%;报刊流转额350万元,比上年增长16.3%。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 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超市、连锁店、专卖店、特色店等新兴业态发展迅速。2003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8.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国有经济零售额2.96亿元,增长6.8%;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13.26亿元,增长22.9%。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2.3%上升为71.4%,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主要力量。 城乡集市贸易日趋活跃。专业化、规模化市场不断完善,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8.43亿元。 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1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6.2%。完成出口创汇(海关口径)804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8%,总量继续在全市10个县(市)区中保持领先地位。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2003年,全县地域财政收入33169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038万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县本级收入完成12201万元;各乡镇完成4837万元。地方财政支出完成30436万元,增长12.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8218万元,增长10.1%。全年完成税收总额27380万元,比上年增收3529万元,增长14.8%。 金融业快速稳定发展,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增强。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7.73亿元,比年初增加4.66亿元,增长20.2%,比上年多增1.7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为19.13亿元,比年初增加2.42亿元,增长14.6%,比上年多增0.5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2.86亿元,比年初增加4.12亿元,增长22%,比上年多增0.54亿元。其中,农业贷款6.47亿元,比年初增加0.93亿元,增长16.8%,比上年多增0.71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01.52亿元,比上年增长25.1%,现金支出102.81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全年货币净投放1.29亿元,比上年下降14.03%。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多家保险公司入户平阴,全民保险意识进一步增强。2003年人民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各类保险承保额达到103.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5.7%;保费收入达到5072万元,比上年增长40%;赔款支出874万元,比上年增长12.3%。 七、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全县科技三项经费和科学事业费达到188万元,比上年增长13.3%。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44项,取得科技成果20项,有12项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7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全县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家,认定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达到2家。全县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7亿元。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3年全县各类学校在校学生5.46万人,比上年下降4.2%。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达到0.6万人,比上年增长21.1%;小学生在校人数为2.52万人,比上年下降12.2%。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向各类大专以上院校输送新生1701人,比上年增长19.8%。 |